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1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优质课教案下载
教学难点1、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及弊端;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教学过程过程问题设置师生互动探究成果设计意图复习回顾(1)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什么?(2)现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什么?
生生互动,提问回答,教师总结强调: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制度既包括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我国的分配制度。经济制度着重强调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它体现我国生产关系的性质。
现阶段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反映社会经济才去的资源配置方式。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区别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同时,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运用发展的眼光认识社会主义。导入新课建国初期,我国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语言导入。建国初期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学会用比较的、历史的方法看问题。学习新课探究一:阅读表1:建国初期的经济情况(幻灯片4)
及探究一材料:(幻灯片5)
图表和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面对内忧外患,我们该怎么办?学生集中讨论分析,并选出学生代表单独分析图表、材料,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原因):
第一:从国内看(1)新中国的建立,使我们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进而要求经济上的独立。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是建立完整国民经济体系的需要)(2)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在此情况下,必须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客观上要求发挥政府的作用。(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情决定的)
第二:从国际看:我国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当时只有苏联的经可以借鉴。(受苏联的影响)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学会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能综合运用相关原理论证和探讨问题。在此情况下,我国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归纳总结,并举例说明这种体制的特点。2、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
(1)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
(2)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例:计划管理上,企业生产的品种、数量,成本等由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财务管理上,国家统收统支;价格上,国家统一定价;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资料统销统购,统一分配,限量供应(展示各种票证--幻灯片8)。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举例的方式从感性上认识计划经济的特点。探究二:问题一:分析图片1956年,我国第一台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幻灯片9);图片1953—1956我国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幻灯片10);
及材料(幻灯片11)以上图片和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集中讨论分析,并选出学生代表单独分析图表、材料,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提炼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归纳概括计划经济的作用:
3、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1)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
通过论证和探讨,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在获取和解读材料的基础上,能比较准确的描述和阐释事物。问题二:阅读材料:人民币的通胀问题(幻灯片12)回答: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怎么办?考察对旧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学生自主解答。学生简单列举解决通胀的措施:①发展生产,增加供给;②减少货币的流通;③大力打击各种投机违法活动---这一切都离不开政府,从而归纳出作用二
(2)抑制了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
问题三:展示图片(略)如何分好蛋糕(幻灯片13)?现阶段如何分好 “蛋糕”?建国初又该怎么分?
问题难,一教师讲解为主现阶段: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一般形成国家收入,企业收入,个人收入三部分;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国家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保合、增低、扩中、调高、清隐、取非,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但在建国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要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实现社会公平,只能由国家直接控制。
(3)在生产力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结论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必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探究三:阅读材料(幻灯片15)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这与我国当时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吗?选派学生代表单独分析,其他学生讨论,师生总结。4、高度计划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弊端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致使我国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这与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不适应,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方便人民群众。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探究四:阅读材料(幻灯片16)回答:这一社会现象与社会化生产要求相适应吗?真正把两家企业 “隔开”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