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下载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了解基层群众自治的特点,懂得基层群众自治的意义。
2.能够结合实际阐述人民群众通过哪些形式的实践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深刻领会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扩大基层民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权力的基本政治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深入推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基层民主的特点;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形式
教学难点: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四、教学过程(所有涉及视频及相关资料可选择性使用)
课程导入:
观看视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上图是视频资源“【知识解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是伴随新中国发展历程而生长起来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个视频中,详细地介绍了我们这节课涉及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不同职能,反映了基层群众自治的生动实践。接下来,我们对这些内容再做进一步的学习了解。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村民委员会
(1)产生
观看视频:《韦焕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者》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韦焕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者”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1981年,在广西合寨村,村民挂出一块写着 “村民委员会”字样的木牌,开始了村民自治的实践,成为中国实行村民自治的“第一村”。
1982年 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指出了农村社会管理的基本方向,正式确立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1987 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试行)》 获得通过,村民自治进入了法治化、制度化的阶段。之后经过几次修订,最后一次修订是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决定。我国广大农村已经普遍建立了以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2)职能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基层群众自治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直接相关。比如村集体经济收益的分配、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公益事业的兴办及经费筹集、村干部报酬补贴、生活困难救助人员的确定等,都与大家的利益相连,基层群众很关心、有参与的积极性。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实行村民自治,坚持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在农村基层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从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和谐稳定。
2.居民委员会
(1)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