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政治教材同步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下载

(3)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认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追求真理。

【科学精神】

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事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分析问题。

1.教学重点: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引入新课

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人的正确认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有没有客观真理?人们如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我们学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二)讲授新课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板书)

一.认识与实践(板书)

阅读与思考

老子提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荀子提出,没有什么“生而知之”,而是“求之而后得”,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性”,而是后天学习积累而成。

柏拉图提出“认识即回忆”,认为存在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人的知识来源于对其中“理念”的回忆。

上述三种关于认识的观点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老子认为认识是“生而知之”; 荀子认为认识是后天学习积累而成;柏拉图认为认识来自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认识到底是从何而来呢?我们先来学习认识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教师:认识的分类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