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北师大版(郭玉英主编)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热现象 五、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一课虽然在中考中占有的比分不大,在知识上也算不上难点,但它承上启下,链接了宏观和微观物理,让学生能够有意识的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而且本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激发学生对目前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关注。
本节首先介绍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直观认知。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最后,要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通过动画模型,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学生情况:
一、学生已经储备的经验、概念、方法分析:
1. 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知宏观的机械运动,为类比理解分子运动奠定了基础。
2. 知识储备:
(1) 知道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2) 知道氯气密度大于空气;
(3) 对扩散现象略知一二;
(4) 知道《梅花》一诗;
(5) 能够根据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3. 物理方法储备:
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对于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基本掌握,因此在自己课下做对照实验时,总能想到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去合理设计实验。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1. 微观的分子运动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课时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对于微观世界感到无比陌生,这将为学习和认知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课上采取与宏观现象类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2. 学生之前在化学课上见到过氨水滴入酚酞溶液中使溶液变红的实验,而两溶液不接触仍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却没有真实的看到,本课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进行迁移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也能自然地引出扩散现象。
3. 学生对扩散现象虽有所耳闻,但对于扩散现象的判断与界定依然模糊不清,有些学生前概念认为尘土飞扬也属于扩散现象,所以给出扩散现象的准确定义和界定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4. 学生能够理解引力和斥力的存在,但对引力、斥力同时存在的情况大多学生是无法理解的,而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无法从引力、斥力图像的变化进行深奥的讲解,所以课上采用了建立宏观模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效果较佳。
教学方式:
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整堂课呈现边讲授,边讨论,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的态势,最后将所学的零碎知识加以应用,让每位同学都动起来。
技术准备:
电脑(ppt)、红包(装纸条)、彩纸、吸铁
演示实验:红色酒精、水、长玻璃管、橡皮筋、氨水、酚酞、滴管、镊子、自制密闭装置、表面光滑的两铅柱
学生实验:花生(大塑料管)、小米(小塑料管)、小烧杯、一次性滴管、红墨水、热水壶、塑料盆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