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科学·技术·社会 角膜移植、角膜捐献和人造角膜》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2)阐明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产生听觉。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以天气发生骤变寻找避雨地点,身体发生的一系列反应为例,引导学生感受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只有灵敏的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生存。
本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有眼球、耳的结构和视觉、听觉的形成,也涉及其他感觉器官。重点是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由于眼和耳是人体从外界接受信息的主要器官,在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有着突出作用,所以本节也是本章的重点。
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得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是:人体靠眼、耳等各种感觉器官灵敏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从外界环境中获取信息;组成眼、耳等感觉器官的各部分结构均与其形成视觉、听觉等功能相适应。
因此,我将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着重“眼和视觉”,第二课时着重“耳和听觉”。
“想一想,议一议”从学生最熟悉的吃饭情境引人,目的是引发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思考感觉器官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在“眼和视觉”中,教材首先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在学生掌握了相关名词的基础上,以一个典型的场景(黄蜂朝你迎面飞来)来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关于视觉的形成,教材阐述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通过视觉神经将图像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大脑处理之后形成视觉。由于关于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要到第二节才学,关于反射弧的内容要到第三节才学,因此,本节不能完全解决视觉和听觉产生的机理问题。
知识服务于生活。目前,中小学生近视越来越多,有很多班级整班都是“小眼镜”,因此教材安排了“近视及其预防”,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到“三要”和“四不要”养成卫生的用眼习惯。关于近视的形成,需要以相关的物理知识为基础才能阐述清楚,但是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课,所以教材在旁栏安排了“小资料”栏目,对必要的物理知识进行介绍。
关于“耳和听觉”的介绍,我将其放到了第二课时。教材先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的活动,引导学生讨论耳和听觉的重要性。接着,图示耳的基本结构,介绍听觉形成的大致过程。在此基础上,叙述导致耳聋的原因,这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渗透了卫生用耳的常识。
教材最后一自然段,介绍了眼和耳之外的其他感觉器官,强调了这些感觉功能对于人体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变化,并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的意义。
本节教材在旁栏还安排了两个“试一试”,以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动手习惯。“观察与测量”的技能训练,可让学生初步了解视觉是一种主观感受,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同时强调了观察与测量的重要性。在修订教材时,更新了“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增加了关于人造角膜的最新科研进展。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
学生虽然通过生物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关于人体结构、生理的知识,但由于本章内容是全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生物学专业名词多而且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人体怎样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对变化环境做出相应反应的体会较深刻,但对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又不清楚。那么,如何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的学习是本节的关键所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睛来获取外界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其组成部分的各种功能;
3.描述视觉形成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办法;
二、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能抓住事物的特点。
三、情感价值目标:
1.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关注视觉障碍人士。
2.培养学生养成视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