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㈠、知识方面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
㈡、能力方面
1.通过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实例的分析和比较,提高运用遗传和变异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讨论育种科学技术发展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
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3.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1.理解典型事例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重点)
2.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在表现人物形象中的作用。(难点)
多媒体教学,教师自制课件
谈话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
本节是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本节内容与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以及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等知识密切相关,是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本节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怎样将遗传变异的有关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而且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可以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袁隆平,闻名全球的“杂交之稻之父”,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怎样从湖南一个小地方的农校的教师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有何“秘诀”?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人物简介
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农历七月出生于北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8月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长达19年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学,一面从事生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作物育种之路。
想一想:
⑴选择育种中“选择”的含义是什么?
⑵选择出的优良品种为什么要隔离种植?
⑶选择育种的优点:
⑷同学们从选择育种的过程来看,你能发现这种方法有什么局限性?为什么有人称它是一种“守株待兔”的方法?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一、新课导入
二、人物简介
杂交育种
1.概念: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杂交育种是改良农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常规方法。
2.原理:
(基因重组)
3.方法:
杂交——自交——选育——自交——选育——自交(测交)
4.优点:
5.不足:
三、杂交水稻
四、袁路平的贡献:
五、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荣誉: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到1975年这十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重点设计一个问题:面对困难,袁隆平是
怎样做的,让学生在文本中寻找答案,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上批注,和同桌交流感受。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比如:“第一天,没找到……”,当学生反复有感情地读着这些句子时,自然而然感受到袁隆平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为了科学研究矢志不移、知难而上、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
读着这样的句子,学生本身也深受鼓舞,达到“情感的迁移”。读的目的性明确,层次也十分明显,不是为了读而读。学生的梅一边朗读都有每一遍的收获,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不足之处是,本节课我还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主动阅读,积极思考,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在过渡语的处理上,应更精简,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