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中图版(钟作慈主编)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 认识中国的地理区域 第二节 南方地区 台湾》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育理论构架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杜威的“做中学”,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设计主导活动,在活动中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关系。旧知是中国的地理疆域和人口、自然环境以及工农业生产,新知是如何认识小尺度区域台湾的区域特征。本课以解决学生的疑惑—宝岛台湾的“宝”体现在何处为抓手,以《乡愁》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运用资料和地图通过活动寻找“宝岛”的内涵和价值的过程中完成对台湾地理特征的建构。 教学背景分析 一、对课标的理解和把握
(一)课标要求
1.运用资料说出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3.运用资料分析台湾省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5.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分析
课标中的“运用资料、地图、举例”是前限制动词,是行为条件,指的是过程与方法,“说出、说明、分析”是行为动词,指的是能力层级,逐级提升;“神圣领土、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特色、分布特点”等是主题内容名词 ,指的是知识要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隐含其中,落脚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和地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认知特点:初中是学生观察的自觉性、持久性和概括性发展的重要阶段。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形象思维作用并未减弱,更易接受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
2.学生知识储备:初一学生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和人口、自然环境和资源,工农业,这些对本节课了解台湾的区域特征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本节课而言只有少数学生对台湾有所关注,对台湾整体认识不够,特别是台湾对祖国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3.学习障碍:学生虽然具有初步的读图能力和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学习还习惯停留在机械记忆之上,知识迁移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方面还很欠缺。
突破方法:提供大量的图片资料,培养学生多图对比阅读、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中国的区域单元分为四节,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台湾省是认识中国的地理区域——第二节南方地区最后一节,南方地区的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空间尺度进行排序,依次是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选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和台湾省。空间尺度不同,对区域地理研究的重点和视角也不同。台湾省属于省级尺度区域,教材中从区域位置、范围到区域自然环境、人口分布以及经济发展、两岸关系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在阐述过程中注重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是认识区域的一个很好案例。
依据课标和设计的指导思想,认识台湾的领土和地理位置、分析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是教学的重点,依据学情分析,感受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的处理:本着教给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用“源于教材、宽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在落实台湾的地理位置和领土时补充大量的资料,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历史,渗透学科德育——爱国主义情感培育。
四.教学方式:主要采取启发讲授与读图分析法相结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为学生提供充足、有效的教学素材。
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两岸相似性及台湾省人口构成,证明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相关材料的学习,增强国家版图(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和乡土意识。
2.运用《中国疆域图》和《台湾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通过相关资料分析,能较全面认识台湾省在中国和平崛起中的重要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使命感、责任感。
3.通过对台湾省美称的解释,说出台湾省的主要物产,通过分析部分物产的分布及所需的自然条件,说出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感悟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