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四单元 民歌飘香 演奏 《凤阳花鼓》》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沪教版)
熟练掌握35671的口风琴吹奏指法及“跨指”指法。
了解凤阳花鼓产生的背景及艺术特点。
能与同伴协作,通过声部的叠加、伴奏节奏的创编丰富《凤阳花鼓》。
教学重难点:
口风琴吹奏中“跨指”指法的掌握。
协作吹奏时,两个声部的节奏把握及声音的均衡。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
提问:《茉莉花》属民歌中的那种体裁?特点是什么?
引入课题
说明:本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两声部的吹奏,时间是比较紧迫,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老师的开场白比较简短。同时由于《凤阳花鼓》这首作品也是汉族民歌的小调体裁,因此稍微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学习吹奏《凤阳花鼓》
教师简单介绍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
教师演唱 学生感受
版本①“左手锣,右手鼓,手拿锣鼓来唱歌,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单会唱一支凤阳歌。凤阳歌来咿哟嘿。得儿铃咚,飘一飘。得儿铃咚 飘一飘。得儿~ 飘 得儿~飘”。
版本②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咚咚咚呛,咚咚咚呛,咚咚咚呛咚呛咚呛呛呛。”
说明:小朋友其实对汉族民歌还是比较陌生的,老师的歌唱其实就是给学生一个近距离感受民歌魅力的机会,课堂上适当适时的展示教师专业基本功也是必要的拉近师生间距离的手段。
从歌中了解凤阳花鼓产生的背景
欣赏歌曲《凤阳花鼓》
了解凤阳花鼓产生的背景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徙江南巨户到凤阳。由于凤阳地区人口激增,灾荒也不断,导致这些迁徙的江南巨户希望回到江南,但朱元璋严禁他们离开凤阳,所以他们想出了假扮乞丐乞讨、以打花鼓唱曲为生的方式离开凤阳。又因明清两代,由于凤阳一带是“三年恶水三年旱、三年蝗虫灾不断”的长年灾区,每年秋后都有成群结队的妇女外出卖唱乞讨。同时也有身背花鼓流落各地卖唱的职业艺人。
学生跟钢琴学唱乐曲
说明: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就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凤阳花鼓》由于历史背景,曲调略有悲伤的感觉,让学生了解民歌诞生的背景,也能对民歌游进一步的认识——来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
分段吹奏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