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冀少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西乐经典 欣赏 G弦上的咏叹调 小提琴独奏曲》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能感受到音乐表现要素对作品情绪、情感表达的作用。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和《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布置活动二和活动三。
第二课时:欣赏《c小调练习曲》,完成活动二和活动三。
第三课时:欣赏《蓝色多瑙河》,完成活动一。
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
(1)在欣赏该乐曲时,教师先不必出示曲名和作者,可以直接从聆听入手,请同学在听的过程中静静地联想与想象,之后分别说出自己对乐曲所产生的联想与感受。因为音乐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发言中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语言加以引领,如“像祈祷”“像是在教堂”等语言,可以引出乐曲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欧洲的宗教文化;“充满诗意的旋律”“像是在诉说、对话”等语言,可以引出作曲家的生平、作曲风格及对欧洲音乐发展史的影响。最后讲解为什么该乐曲被称为《G弦上的咏叹调》,并再次完整地欣赏一遍全曲,以加深学生对该乐曲的印象。
(2)为了加深学生对作曲家和巴洛克音乐文化的印象,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相关油画、建筑图片或影视片段等设计教学活动。
(3)请学生谈一谈音乐要素(速度、力度和音色)对乐曲的情绪、情感和风格的影响。(这首作品速度缓慢,旋律线起伏大,音调深沉动人,好像深情的诉说和祈祷,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音乐欣赏是一个综合的感受、学习和创造过程。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言简意赅的提示引导学生,使他们沿着有利于更清晰地感受理解作品、随着音乐进行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世界的正确轨道前进,以不断丰富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音乐审美能力。
(6)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他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7)巴洛克,是一种代表欧洲文化的典型艺术风格。
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为“不圆的珍珠”,最初特指形状怪异的珍珠。而在意大利语(BAROCCO)中有“奇特,古怪,变形”等解释。在法语中,“Baroque”成为形容词,有“俗丽凌乱”之意。
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性的作品”,其原本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而现在,这个词已失去原有的贬义,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称谓,它在16世纪下半叶在意大利发起的,在17 世纪的欧洲普遍盛行,是背离了文艺复兴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
欣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在欣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教学过程中,除了引领学生感受、体验该乐曲的情绪外,还应提醒学生从音乐要素方面入手,分析这首曲子的音乐风格与前一首有何不同。
教师在组织欣赏的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巧妙地设问,不断将学生音乐审美引向深入。在此基础上,可引导他们随着音乐自由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给他们提供各抒己见的讨论机会,交流欣赏感受和体会。
构成交响曲的要素虽然很多,但它的灵魂始终是旋律。有表现力、有个性的旋律是音乐作品不朽。我们在组织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提醒学生从音乐要素方面入手,分析这首曲子的音乐风格与前一首有何不同。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并培养其创造力,本单元特地设计了把《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旋律适当改写,为其填上歌词的音乐活动。
总结:
学生对西方音乐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所以更应该加深他们对西方音乐的理解,强化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联想与想象的能力,让学生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最终达到更高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