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辽海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多美的生活 《第15课 奇妙的眼镜》优秀教案设计
2.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作,表现奇妙的眼镜。
3.感受生活的美好,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眼镜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体会设计制作过程中的快乐。
教学难点:
设计出夸张、变形、标新立异的奇妙眼镜。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自主探究。
教师教具:
彩纸、废旧物品、剪刀、胶水、彩笔、教师示范作品、欣赏图片及教学课件。
学生学具:
收集的相关资料、彩纸、废旧物、剪刀、彩笔、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阶段
检查学生用具,组织学生坐好。
导入阶段
1、通过欣赏普通眼镜和新颖眼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指出不同点。
2、师: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新颖眼镜独特夸张的形状与色彩。
3、导出课题《奇妙的眼镜》
三、发展阶段
1、眼镜的起源:
1268年,罗吉尔·培根最早记录了用于光学目的的透镜。与此同时,将装入框中的放大透镜用于阅读已经在欧洲和中国出现了。关于眼镜是从欧洲传入中国还是从中国传入欧洲一直存在争论。
在欧洲,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据说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患有近视和远视,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明人田艺蘅在《留青日机》卷二《叆叇》 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续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时的叆叇即眼镜最初的叫法。
相关故事
据说在13世纪中期,英国学者罗吉尔:培根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