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五年级上册美术《21. 京剧人物画》精品课教案
理论依据:本课以埃德加 戴尔“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引导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搜集、整理京剧人物画资料,识别京剧图像中的艺术元素,获取审美认知,并加深京剧文化理解。在课堂中,以主动学习的方式尝试写生,表现京剧人物身段及色彩之美。在赏析课本名家画作同时,探究京剧人物画方法,总结京剧人物画审美特征,确立审美;在艺术实践中,强调参与式学习的,体现戏曲审美创新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介绍:《京剧人物画》一课为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第九册第21课,与第十九课《国粹——京剧》、《京剧脸谱》共同构成了京剧审美艺术单元,既是对国粹文化的艺术呈现,亦是对京剧脸谱绘画的延展。在中国画系统上,它上承四年级《中国画——学画荷花》、《中国画——学画青蛙》、《中国画——学画猫头鹰》、《中国画——学画大熊猫》等一系列中国画花鸟、动物水墨写意画法,下接《中国画——学画梅花》、《中国画——学画山水》等内容,但又体现了京剧艺术之美的人物画独立画科特点。
2.教学内容:在本课中,探究学习叶浅予“勾勒填色法”与关良“没骨法”的艺术特点,分析水墨表现形式及过程,学用“勾”、“点”、“染”等水墨手法表现京剧人物身段、色彩、神韵之美,体现审美情趣与戏曲韵味。
3.教学分析:
设计课前调查表,调查京剧人物画家、画法,以及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艺术成就,识别画中京剧的内容,理解京剧人物与画的关系。汇报过程体现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现场观赏京剧颂《梨花颂》片段,体验京剧艺术魅力,尝试以水墨表现人物动态,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凸显主动学习方式的作用。课本有“勾勒填色法”与“没骨法”概念,与叶浅予《白蛇传》、关良《猴戏图》等内容对应。使用对比探究方法,可使学生明确其表现过程、与表现效果的区别。欣赏林风眠、高马德、董辰生等画家不同风格作品,点出其表现方法的独特性,开阔学生眼界。教师示范突出对写意精神的探索,使学生体验中国画表现的规律与创新的可能性。艺术实践活动中,启发学生采取行动探究模式,通过模仿图片中京剧人物进行审美体验,调动审美情感,探索以水墨、线条、色彩等中国画技巧表现的京剧人物画之趣、之味、之美。
(二)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三、四年级对中国画水墨技巧的训练,兼之了解京剧脸谱绘画方法,因而具备了以水墨表现京剧艺术形象的基本能力。但个别感受能力较弱的同学时,或会出现比例不协调、动作死板僵硬、人物表现不传神、所用墨色晕染过于严重等问题,可以体验、示范、观赏分析大师作品解决。
(三)教师情况分析:
刘春燕,中国青年美术馆会员、平谷区美协、书协会员。平谷区小学美术骨干教师,教学及绘画基本功扎实,熟悉京剧人物画众多画家及创作方法,创作京剧人物画多幅,具一定的文学造诣。教师重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体现了对“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等美术素养的培养。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
本课以团体学习与探索、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自主搜集、汇报信息以体现团体学习的有效性,利用对比探究艺术家风格及画法的手段,获得“勾勒填色法”及“没骨法”的概念与表现过程 。以赏析大师作品、教师示范为手段,解决本课重难点问题。
(五)技术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多媒体、电脑ppt课件、书籍资料、教师范画等。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析京剧人物画“勾”、“染”的水墨技巧,探究其表现手段及艺术特点,学习叶浅予“勾勒填色法”及关良“没骨法”等中国画知识,会运用水墨、线条、色彩表现京剧人物之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掌握水墨京剧人物画画家生平、利用对比分析“没骨法”与“勾勒填色法”的区别,在现场体验中感受京剧人物之美,尝试表现并发现问题,通过分析关良、林风眠创作技巧寻找解决办法,灵活运用水墨画中的“勾”、“染”等技巧,创作一幅生动传神的京剧人物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营造京剧艺术氛围,体验京剧人物画水墨、色彩、韵律之美,探究其审美元素,体悟国粹京剧与中国画的双重文化审美价值,激发民族自豪感,提升传承传统艺术热情。
2.教学重点:
感受并探究大师叶浅予、关良写意京剧人物画的审美趣味,学习并运用“勾勒填色法”及“没骨法”等用笔、用墨方法,表现京剧人物的身段与神韵之美。
3.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