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优秀教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漆器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代表。大约在7000年以前的新时期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制造漆器了。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不同时代的漆器承载着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文化的传承。漆器纹样和工艺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彩绘、雕漆、描金、戗金等漆器工艺的诞生,对日本等国都有着深远影响。
教科书主要呈现了不同时代的各种漆器作品,并通过“小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漆器的特点,以“说一说”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代漆器作品在纹样和制作工艺上的变化。最后通过“学习建议”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漆器纹样和工艺上的传承与创新。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欣赏不同时代的漆器之美,感受漆器沉稳而高雅的美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的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学生专题欣赏过青铜器、南宋官窑等工艺作品,但对漆器的接触、学习很少,几乎没有涉及此类主题的学习。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本课是对中国传统工艺品认知上的全新开始,也正因如此,一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漆器的兴趣,产生对漆器这一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全新的认知;二是通过对漆器欣赏方法的学习,感受漆器作品的独特之美,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作品欣赏的兴趣。
教学理念
中国漆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在教学中应该以美术学科核心来统领教学,因此,基于教材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从中国漆器的诸多工艺中关注雕漆工艺的代表——剔红,从剔红漆器的学习、研究、辨识展开,聚焦美术欣赏的全息性、深度性,关注欣赏学习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素养的课堂落地,让欣赏学生真实发生。
一、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上以国宝守护人的角色情境,走进故宫博物馆,开展在线学习,提升学生的信息运用技术能力,为未来化美术学习提供实证研究案例。在自主、开放的学习中,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信息收集、处理。从不同时代剔红漆器的风格辨析中学生学会审美判断,检验学生的所学,指向学生对剔红漆器的持续理解,实现学生素养的课堂可测性、可视化。
作为一节课时间有限,如何实现课堂的延伸,在课堂的结束出现中国漆器的重要工艺,进一步为后续学习提供启迪。这样的中国漆器总览性欣赏,提升了学生对中国漆器艺术的由衷赞叹与自豪,促进了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同,提升了文化理解。
二、构建全息欣赏学习场,实现美术的深度学习
全息欣赏源自于全息的跨界概念。它取自影像学“三维立体”的全息图像,寓意美术欣赏要重视美术视觉性的学科特征;取自信息学“信息无处不在”的全息形态,寓意美术欣赏要实现学习的发展性;取自物理学“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的全息理论,寓意美术欣赏要建构教育整体性。本节课立足漆器,在众多的漆器作品与工艺中聚焦剔红漆器,精选元代剔红精品,从工艺、纹样、风格变化中寻找教学建构的切入点,了解剔红工艺、赏析剔红精品、探究不同时代剔红作品的风格变化,较好地体现了全息欣赏的视觉性、发展性、整体性的特征。同时,在剔红工艺感悟中认识传统技法,赏析作品中又以网络学习,链接古老的故宫博物院馆藏精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无缝对接。学习主题是传统的,学习的形式、路径却是现代的、开放的,工艺体验的传承性尝试学习、场馆资源的在线学习、评价环节的网络互动学习等等,这些都是全息的本质属性。
学生基于中国漆器的欣赏学习主题,以“疑—赏—思—判—悟”,推进“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三个维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审美经验内化后迁移、应用到主题的新学习,促进再理解,实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学习。关注美术学习的持续理解,实现美术的深度学习。
教学思路构架
课堂学习的环节:创设情境,感知漆器艺术——解读工艺,体悟剔红匠作——图像解读,品鉴剔红经典——在线学习,探究剔红之美——剔红断代,促进文化理解
学生素养的培育预设:生活寻宝,走进剔红漆器——多视角解析,体悟剔红工艺——赏析剔红精品,习得欣赏方法——网络自主学习,提升美术学习力——学习评价,促进知识内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中国剔红漆器作品,了解剔红漆器的工艺及其特点,认识、分辨不同剔红漆器的纹样与风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一赏、比一比、找一找,在体验剔红工艺、辨认剔红漆器作品、时代的寻宝、鉴宝学习中,认识、分辨剔红漆器纹样与工艺特征。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体验剔红工艺,欣赏历代剔红漆器作品,感受漆器的独特美感,初步形成美术审美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剔红漆器,了解、分辨不同时代剔红漆器工艺与纹样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