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 牧笛声声 《唱 小牧笛》精品课教案
这是一首以民歌音调为素材的创作歌曲,商调式,歌曲的结束音使用了滑音,使歌曲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歌词以朴素的语言、简练的手法,融咏物、写景、抒情于一体,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农村风景画。抒发了孩子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歌曲的结束音使用了下滑音,使歌曲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包含三个乐句。第一乐句1—4小结的前2小结是2/4拍,后2小节变为3/4;这一节拍延伸到第二乐句及第三乐句前2小节。第三乐句较长,包含了7小节,是一个扩充的乐句。节拍、节奏的变化使歌曲充满生气,洋溢着喜悦、真切的感情。
【育人立意】
感受歌曲中民歌的地方风味,体会民歌显现的纯朴风情,对民歌产生初步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对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熟悉感、亲近感。
【学情分析】
1、五年级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学习能够自然而然去感受情绪及其变化,能体会乐曲的风格特点。乐于与同伴分享学习乐曲中的独特信息感受,能融入慧雅阅读,进行诵、听、唱、奏、演等音乐活动,并基本掌握演唱、表演的基本表现要求,敢于尝试简单的即兴编创活动。
2、我校地处农村郊区,大部分学生对于音乐领域的探索还是比较有限。从学生基本素养情况掌握来看,音乐基础学习能力普遍较低。五年级学生欣赏到的民歌乐曲内容并不见多,学唱民歌风味的歌曲也只是初浅尝试,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中能对比第一单元《民歌大联唱》内容,进一步感受民歌风的乐曲与流行、通俗乐曲的基本区别所在。
3、五年级学生同教师之间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音乐课有浓厚的兴趣。同伴之间乐于合作,演唱声音自然。平时教师比较注重节奏、音准的训练,对节奏的模仿能力较强。对于音乐形象的表现力和歌曲音乐形象的创作表现还稍显稚嫩。班中部分管乐团、合唱队的学生综合能力较强,个别男生的旋律音准较女生略逊一筹。
基于以上学情,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一、充分调动学生在已有学习经历和能力,注重音乐知识学习的前后融会贯通,并提出新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在新的音乐实践学习体验中提升对民歌风乐曲的学习兴趣。二、结合民歌风《小牧笛》的特点,通过听、唱、画等多维度、多形式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视听感知,为其提供丰富的音乐学习经历,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学习能力,同步提升学生对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三、及时运用多种反馈评价了解学生的学唱情况并通过生生、师生交流指导促进及时改进,提升学生的音乐乐感,促进其很好的表现音乐作品。
【教学目标】
1、通过吟诵、演唱歌曲《小牧笛》,感受轻快活泼的情绪,抒发对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
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牧笛》,认识变拍子,并能用正确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通过让学生自行搜集变拍子歌曲并交流的过程,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用正确的节拍速度和节拍韵律诵读并唱好歌曲,做到韵律感强、节奏准确,音高到位,情绪饱满。
2、教学难点
复习巩固变拍子歌曲的节拍规律,并能用正确的2/4、3/4拍指挥图示和打击乐器伴奏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突破策略】
1、将“听觉、吟诵”辨析为切入口,感知农村风光。在诵读和听赏中感受不同拍号的节律;通过视觉观察及运用不同小乐器演奏来体验不同拍号在乐句中的变化出现。采用任务分解降低难度的形式让小组合作,并实现相互配合整体感知。
2、充分发挥教师示范和师生互动的带动促进作用,运用“情景体验式”的方法、策略,使学生初步体验乐曲的喜悦情绪,感悟草原牧场辽阔、草原牧民纯朴真挚的情感和欢乐祥和美好生活。通过变拍子在乐曲中体现活泼喜悦的心情和优美动人的农家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间接的解决歌曲学唱过程中的难点及生成性问题,同时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1、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民歌风,教师引入古诗《敕勒川》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山村牧民的生活情形,用简单易学的律动感受音乐风格。
2、通过观看《小牧笛》幻灯片,体现听觉优先、视觉辅助的思路,在学生初步乐曲情绪的基础上,让学生仔细听辨乐曲中出现的拍号,巩固对变拍子的理解。同时,根据作品的需要,适当调整节拍与节奏,使乐曲更具画面感和体现所需情绪。通过民歌风的了解,正确表现下滑音,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其音乐文化知识,增强对中国音乐文化理解及音乐情感的体现。
3、小乐器、教学课件、媒体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