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四年级下册音乐第3课 音乐中的动与静 《欣赏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片段》精品课教案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全诗意境空明,韵调优美。它是中国一首古典乐曲, 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箫鼓》,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全曲旋律优美、柔婉,配器精巧细腻,结合动与静、远与近、景与情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春、江、花、月、夜、人,这六种事物错落重叠,优美恬静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体现了以“平和恬淡”唯美的中国古代音乐审美特征。
【学情分析】
1.中学音乐教育面对的大都是十四、十五岁左右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性差。
2.学生对我国名族音乐的了解是只鳞片甲,要深刻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中国古典音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此外,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合作探究、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教学理念】
《新课标》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弘扬民族音乐”,要求“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本课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导线贯穿整个过程,在歌曲中体验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够体会乐曲优美恬静的意境,体验中国民族乐器丰富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够多方位的感受和体验乐曲的意境。
3.知识与技能:能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了解“换头合尾”这一创作手法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知道彭修文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中国古典音乐表现的音乐意境和
2015年香洲区“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教学课例
内涵。
【教学策略】情景教学法 教师讲授法 探究学习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自学教材,搜集相关资料,形成感性认识。
⒉教师:选择、整合典型材料,设计教学环节,制作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弹奏扬琴《春江花月夜》主题旋律。
设问:这段音乐属于外国音乐还是中国民族音乐?演奏乐器的名称是什么?
2.听音色辨别乐器。导入作品《春江花月夜》。
①古筝:弹拨乐器,木制,是一种很古老的乐器,早在战国时已在秦国流行,所以历史上又称“秦筝”,现称古筝。音色如流水般悠扬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