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六年级上册单元四 结字规律(4) 《11 一字无二捺》优秀教案
二、教学重难点
灵活处理含有多个捺画的字,避免出现两个长捺。
三、教学准备
1.课件、笔墨纸砚。
2.笔画捺和反捺的练习纸。
3.“楚、逾”描红、临写作业纸。
4.补写完成作品练习纸:斗方、横幅、扇面各若干张。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观察,初探规律
导入: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诸多书体。其中颜体、柳体、赵体、欧体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楷书四大家”,这四种书体各有千秋,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1:四种书体的例字)。
1.捺画变红,体会捺画的特点。教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四个字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写得很舒展,你发现了吗?(课件2:捺画变红)指名说。
2.教师:在这四个字中不止一个捺画,只是它们隐藏得比较深,需要你用心去观察才能发现。(课件3:四个字中的点画变红)指名说。
引导学生总结:这四种书体中都有捺画变点画的现象,其中稍长些的点画我们又称之为反捺。
3.质疑:同学们,书法家们为什么要这样书写呢?我们先来看看,如果捺画不发生变化会是什么样子呢?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感觉?(课件4:“养、逢”出现一字二捺)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捺画不发生改变,就显得笔画重复、呆板。
所以,历代书法家在遇到一个字中出现两个捺画时,通常只突出一个,另一个捺画形态有所改变,这就是“一字无二捺”,这样处理可以展现书法艺术的生动性、变化感。清代书法家黄自元在《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中也提出:重捺者须有缩有伸。指着课件向学生解释有缩有伸,这与我们今天讲的“一字无二捺”是一个意思。
(二)深入观察,总结规律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刚才的发现是否具有普遍性?
1.出示“迷、逾、楚、遂、逢、发”。教师:你们发现这六个字有没有体现“一字无二捺”的规律呢?(课件5:根据学生回答笔画变红)
“迷”:被包围的“米”部的捺画变为点。
“逾”:被包围部分人字头的捺画变为点,这个点比较长,我们称之为“反捺”。
“楚”:上部的“林”末捺变为点画。
“遂”:被包围部分的捺画变为点。
“逢”:被包围部分的捺画变为反捺。
“發”:为了避免双捺的出现,字头的捺画变成反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