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华东师大课标版高一上册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高一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优秀教案

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国家一级小国纷争的情况,知道楔形文字的创立及用楔形文字保留下来的史诗《吉尔伽美什》,知道《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大河流域居民的生存考验”,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

通过“文献选读”,使学生通过材料发现《汉穆拉比法典》所折射的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以及该法典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汉穆拉比法典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得学生感悟到《汉穆拉比法典》的重要历史价值和作用,两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世界文明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汉穆拉比法典》

难点:《汉穆拉比法典》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先简单说一下课的安排,两分钟预备铃前,书,练习册,地图册三样东西放在桌子上,铃声响后都坐在位子上,以及每节课的要求,然后上课)那么在上课前,首先,同学们应该都知道,在古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由氏族社会发展过渡,从而形成国家,那么从古至今,我们所了解的国家的性质,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比如古代的罗马,埃及这些地方,都有奴隶,是奴隶社会,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得出还有封建社会,民主社会这些性质),让我们把书翻到目录部分,先简单地标注一下,首先第一单元古代东方,就是奴隶社会,第三单元古代罗马与希腊,也是奴隶社会,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则是封建社会。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单元古代东方。首先看标题,古代东方,这四个字包括了哪两重含义?(古代——时间概念;东方——空间概念)继续提问,那么这边古代东方,又包括哪些地方?(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除了这三者以外,还有什么其他地方?(古代中国),那与之相应的,自然也就有古代西方,那么古代西方对应的又是哪些地方?(希腊,罗马)继续追问近代西方是指哪些地方(欧美地区),然后追问,思考东方与西方的划分到底是怎样的,明明埃及更加接近西面,为什么被划分到东方?(从而提出这种划分方式,是欧洲中心论的体现,有些沿用至今的,比如中东,近东,远东这些概念)然后指出,除了这点以外,古代东方,都为大河文明(地图上展示各地区依靠的是什么大河),古代西方则是海洋文明,这也是二者划分的重要标志,继而导入两河流域文明。

环节二: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要学习一个文明,首先就是要了解其所处于的时间以及地点。请大家看课本第2页上的地图和第一段文字部分。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出示“古代两河流域地图”。提问:两河流域是指哪两条河流?答: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提问:这两河流域对于当地的居民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出示“大河流域居民的生存考验”。答:在古代农业社会,两河流域的充足的水源使得该地区的农业发达,但由于洪水等原因,对于农业同样存在不小的威胁。

提问:请大家阅读课本第2页上的小字部分并思考大河灌溉农业在古代两河流域国家形成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答:大河灌溉农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化程度,加速了私有制的发展,阶级分化和国家形成的进程,从而使得两河流域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理环境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是国家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

环节三:最早的城市国家

就在这种情况,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起了一批城市国家。由此开始了两河流域王国更替的历程。苏美尔人的贡献,不仅仅只在于建立城市国家,在世界文化史上,他们的所取得的成就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转入楔形文字)

设计意图

环节四:楔形文字

在位于伊朗的克尔曼沙赫以东32公里处有个地方叫做贝希斯顿,那里的山崖上刻有一段铭文。1835年,英国学者罗林生在今伊朗西部发现刻在古都埃克巴坦那西南的贝希斯顿大崖石上的铭文。用古波斯文、新埃兰文和巴比伦文三种楔形文字刻写。铭文右上方刻有波斯国王大流士和他打败的九个被缚的反叛首领的浮雕。罗林生把它制成拓本,仔细研究。1847年,他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后与巴比伦文相对照,又读通了亚述、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原来,这是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建立的记功石刻。碑上记载大流士镇压贵族高墨达政变和各地暴动,以及他夺得王位的经过事迹。罗林生的发现不仅证实了古代波斯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使人们读懂了楔形文字,从此获得解开两河流域历史之谜的钥匙。

楔形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很像木楔或者钉子而得名。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的一大发明。最迟从大约公元前3100年前起,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由于两河流域不出产造纸原料,所以苏美尔人最初都把文字刻在石头上。后来才逐渐转化为以削尖的芦杆、木棒或骨棒作书写工具,以半湿的粘土泥版为书写材料,把字刻压在泥版上之后,再经过太阳光照射或以火烘干,以便于保存和移动。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楔形文字在不同民族中得以传承和发展,一度成为西亚地区通行的一种文字。

设计意图:

环节五:《汉穆拉比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