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高三上册《第一单元 天朝的危机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优秀教案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2)运用启发教学法。利用学生好奇心理与欲望强的心理特征,层层设疑,留下悬念,吸引学生,恰当点拨,步步推进,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比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华夷观念的变化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同时也认识到抓住机会,顺时而变对个人对民族对国家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华夷观念”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巨大的中国市场,英国资本家欣喜若狂,他们深信,“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现有的英格兰工厂就已经供不上了。”那真实情况是否如此呢?
【针对训练】
1.(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史料链接】战后北京景象: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
【针对训练】
3.(2014?江苏高考?5)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谕旨内容:1、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不准久住据为巢穴;2、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3、香港仍坚持“赏借”4、对于赔款不再反对。
4.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在两广总督府发现了《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批准文本,这些应该由中央朝廷保管的重要文件却在地方官府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条约涉及广州便于执行 B.传统夷夏观念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