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第四单元 1917 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第16课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优秀教案设计
知道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理解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能分析、归纳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得失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的分析,初步掌握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等不同的视角,较全面解释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客观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历史作用和弊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得失的分析,认识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 感悟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说明: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同时完成了农业的集体化,支持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故为重点。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说明: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取得重大成就,又存在着严重问题。应让学生认识,苏联模式曾经在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它既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又成为后来苏联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它不能等同于社会主义制度,而只能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探索。这种探索对中国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重要影响。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但仅仅74年后,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了,曾经的社会主义老大哥永远地成为历史。这不由得让人思考苏联的探索到底出现了怎样的问题?我们又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6课 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2.问题一:20年代中期,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国民经济逐渐恢复,但斯大林上台后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取代了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工业化,这是为什么呢?
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材料一、二、三的分析知道:由于经济的落后和面临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围攻,斯大林模式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必然性。
斯大林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带来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斯大林1929年12月的讲话)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加速推进工业化。
3.问题二:苏联工业化的特征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文献选读”和材料四、五,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归纳出工业化的特征是以重工业为先导、片面追求高速度、以国家计划为指令。另外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材料,告诉学生,(1)斯大林认为,苏联当时处在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之中,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因此在重工业里更偏重军事工业;(2)如何“跑完这一段距离”,当时最流行的词就是——超前!(3)计划就是法律。计划的核心是命令,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发布命令,整个国家不折不扣地执行。通过讲解,为下面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埋下伏笔。
4.问题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并出示一五、二五计划所取得的成就的资料(材料六),引导学生认识工业化的成就。指出在西方国家面临经济危机侵袭的时候,苏联仅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路程,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可谓创造了工业化的奇迹。所以,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也被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所沿用。
5.问题四: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和原料支持,对于苏联这么一个没有殖民地的大国来说,这些资金和原料从何而来呢?引出第二目农业集体化。
本环节意在通过学生分析、整理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在学生阅读课文和材料的基础上,适当介绍剪刀差和贡税,有助于学生理解农业集体化使农业机械化的程度提高,苏联的国防力量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劳动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使学生知道农业集体化在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采取强迫乃至暴力的手段,提出“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使农民失去了财富,失去了土地,甚至失去了生命。
6.问题五:历史对斯大林这一经济体制褒贬不一,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应该怎样比较客观地评价这一体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