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选修2-2《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3 反证法 习题1—3》优秀教案
4.教学难点:反证法的应用,但是对证明的技巧性不宜作过高的要求.
二、反证法的理论依据与教育意义
法国数学家阿达玛曾说过:“反证法的证法在于表明,若肯定定理的假设而否定其结论,就会导致矛盾.”这是对反证法精辟的概括.反证法所依据的是逻辑思维规律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为真,至少有一个是假的,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假,简单地说“A或者非A”,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排中律”.反证法在其证明过程中,得到矛盾的判断,根据“矛盾律”,这些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而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都是真的,所以“否定的结论”必为假.再根据“排中律”,结论与“否定的结论”这一对立的互相否定的判断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于是我们得到原结论必为真,所以反证法是以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和理论为依据的.反证过程中的批判思想更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利用反证法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正是反证法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应该具有的数学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与数学素养的很好教学机会
.三、教学设计
引入部分:
路边苦李 :古时候有个人叫王戎,7岁那年的某一天和小伙伴在路边玩,看见一棵李子树上的果实多得把树枝都快压断了,小伙伴们都跑去摘,只有王戎站着没动.他说:“李子是苦的,我不吃.”小伙伴摘来一尝,李子果然苦的没法吃.小伙伴问王戎:“这就怪了!你又没有吃,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啊?”王戎说:“如果李子是甜的,树长在路边,李子早就没了!李子现在还那么多,所以啊,肯定李子是苦的,不好吃!”
例1 证明:在 中,若∠C是直角,则∠B一定是锐角.
问题的提出应用了学生比较熟悉又可列举的三角形环境,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用验证的方法先进行结论的检验,并且在验证的过程中体会三角形内角和,从而寻找一般的并且严谨的证明方式。易于学生思考,同时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同时严谨的证明对反证法定义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支持,学生对一般的证明模式自然易于接受.
一般地,由证明转向证明,与假设矛盾,或者与某个真命题矛盾.从而判断为假,推出为真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2.用例题介绍反证法的思想和证明方法:
本节课共设计了四道例题,练习与习题中共4道训练题.
例1:求证是无理数.
本题是借助有理数的分数表示来处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有理数的认识,思维上也有较高的要求,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同时也和初中数学知识建立了联系,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完善思维.本例设计的非常合理.同时在练习A中设计了第2题、练习B中设计了第2题,起到前后呼应、巩固加强理解和应用反证法的效果,同时体现了反证法对“原始”数学概念、公式、定理证明的作用.这一点在必修2立体几何的证明中就有过明显的体现.例如课本42页“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解释用了反证法的思想;再例课本50页例1:“过一点和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的证明就用了反证法;再例课本51页例3的证明显然也是反证法.对于以上几个例子中出现的命题往往是大家易于接受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对于这些能容易接受的内容的证明,反证法常常是首先考虑的,充分体现了我们数学学科的严谨性.
例1和例2是反证法应用中的经典问题,其所蕴含的数学智慧巧妙而不生僻、简洁而不单一,能很好的体现反证法的逻辑思维顺序,但须值得注意的是,例1,例2的分析,学生并不容易自己发现思路,需要老师的引导,这样学生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经历了反证法的证题过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经历问题的发展过程更不可能,所以建议调整为学生容易分析的题目:
这样的题目易于操作,证明思路清楚,学生容易分析,更能够达到对反证法概念的理解,对证明模式的体会,从而对证明的一般总结才会有亲身经历后的理解.
反证法的证题模式可以简要的概括为“否定→推理→否定”.即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无误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达到新的否定,可以认为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否定之否定”.应用反证法证明的主要步骤是:否定结论 → 推导出矛盾 → 结论成立.实施的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反设:作出与求证结论相反的假设;
第二步,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运用演绎推理,导出矛盾;
第三步,结论:说明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
反证法中的“矛盾”主要是指:
(1)与假设矛盾;
(2)与数学公理、定理、公式、定义或已被证明了的结论矛盾;
(3)与公认的简单事实矛盾.
有了一般思想方法的总结,下面例题的分析学生应该有想法了.
该例题与前面学习的数列联系密切,思维上也比较好入题,既照顾了本节课的主题反证法,又联系了数列,回扣了旧知,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养成,属学生易接受的类型,同时也体现了反证法在否定性命题证明中的优势,实际上反证法对唯一性问题、无限性问题、至少与至多问题(如例2)、否定的结论等的证明常常体现得比较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