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通用技术教材同步地质版必修1 技术与设计1一、技术的产生下载详情

必修1 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一、技术的产生》优秀教案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必修1 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一、技术的产生》优秀教案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能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说明技 术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

(2)了解技术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3)理解技术的内涵是随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展深化的,能举例说明技术是社会发展、 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4)理解什么是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过程与方法

(1)先举例(抛砖引玉),然后由学生自主探讨周围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发明以及它们给我们的 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技术课的兴趣,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某些技术产生、发展的案例,理解技术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3)列举近代工业技术发展历史,从而理解技术的内涵。

(4)由学生对比举例,发现生活中符合以及违反技术自然和社会属性的事例,从而更好的理解技术 的两个属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展现技术是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技术课的兴趣。

(2)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发现生活中的小困难,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

(3)通过展现人类不断克服困难改变生存状态的过程,增强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四、重点、难点

本节教材重点是技术的产生。难点是技术的内涵;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五、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古至今,人类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断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远古的时候,人们在 冬天只能身披树叶难抵御寒冷,只能躲避在简陋的山洞,只能吃生肉,这些困难都严重的影响人类的生存 质量(投影原始人类生活想象图)。那么人类又是如何从原始野蛮的状态发展到如今高度文明的社会呢?

(一)、技术的产生

老师:聪明的人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是如何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的呢? 学生:发明制作衣服抵御寒冷,建造房屋遮风避雨,学会用火,食用熟食。 老师:当这些目的都达到了,人们又发明各种时装、建筑物和美食,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原始人类生活想象图 学会用火 多样美食 建造房屋 豪华建筑 缝制衣物 漂亮服饰 老师:课本中也举出一些人类通过发明新技术改变自己生存状态的例子,请同学阅读总结回答。 学生:为了更方便有效的记录传递信息,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了能够飞上天空,发明了飞机。 老师:这是课本中的例子,同学们讨论下,看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同学们分两组讨论,看哪个组 举出的例子多。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为了方便出行,发明马车,又发明汽车。 学生:为了能在水面活动,发明了船。 学生:为了方便联系,发明电话。 老师:同学们总结讨论一下这些事例,看这些技术的产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学生:飞机是为了能上天,船只是为了能下海,这些技术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和愿望。 老师:很好,技术的产生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具有目的性,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需 求和愿望促使人类发明新技术改变自己的生活! (设置任务,激发兴趣)课下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还没有彻底解决的难题在困扰 我们,需要发明哪些新技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试一下,看咱们自己能不能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来解决 这些问题,美化我们的生活呢?

(二)、技术的内涵

老师:刚才我们讨论了技术的发源,那么到底什么是技术,技术的内涵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回顾一 下人类社会一些主技术发展的主要阶段。 幻灯投影: 时间 13-15 世纪 18-19 世纪 19 世纪70 年代 20 世纪中叶 事件 中国四大发明 纺织机械,蒸汽机发明。 内燃机,电机发明。 核能,航天,生物,信息网络等技术 影响 影响世界科技发展。 欧洲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 对技术内涵理解到新的高度。 (幻灯投放相应图片) 技术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对造型艺术合应用技术进行讨论。它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随着时代的 进步,技术不断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展,人们对技术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老师: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应该怎样理解“技术是伴随人类劳动而产生的”这 句话? 学生回答或老师总结:人类在劳动中总想不断提高自己生效率,就要通不断过改进原有技术,发明新 技术。技术也就伴随着人类劳动而产生。这就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本质。

总结:回顾技术发展的历程,人们通常认为,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 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合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合技能的总和。这就是技术的内涵。

(三)、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老师: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曾经有一段时期,好多科学家疯狂的追逐一种叫永动机的技术发明, 认为它可以不耗费任何资源,而不断向人类社会提供能量。同学们考虑,为什么科学家要去发明这样一项 技术呢? 学生:人类社会发展迅速,无论是生活还是工农业生产都需要大量的能力支持,而现有的技术满足不 了人们的需要,所以才要去发明这样的技术。 老师:那么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这是人类社会的需要。但是这种技术最终未能成为现实,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它违反了自然规律,不符合自然界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老师:正确。原因同学们在物理学的学习中都研究过,“永动机”违反自然规律,在这里,我们说它不具 备技术的自然属性!那么同学们还能举出违反技术自然属性的例子吗?下面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古代的炼金术士试图用化学的方法把其他的物质转化为黄金,这是违反科学原理的,还有寻求 长生药的炼丹士! 学生:前段时间有人宣称他有把水变成油的技术,这也是违反自然属性的! 老师:很好!通过理解技术的自然属性可以在生活中辨别那些骗人的伪科学。下面就由同学们总结一下什么叫自然属性。 学生:技术是对客观规律的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就是技术的自然属性。 老师:刚才讲了很多违反技术自然属性的例子,下面由同学们再举出一些合理利用自然规律,符合自然属 性的技术事例。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利用植物生长规律和自然环境条件,建立立体生态农业体系。 学生:利用太阳能发电,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学生:利用万有引力使卫星能围绕地球运动。 老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的反映了技术的自然属性。下面同学们再分析下面的图片。(投放黄河奔腾、蝗虫飞舞、农田干旱的图片资料)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的国家一直承受着各种自然灾难,黄河泛滥改道,有些地方被称做是“三十 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闹蝗灾,农田颗粒无收;干旱更是困扰着靠天吃饭的中国农民。然而这一切在 新中国成立后都有了巨大改变。 (投放黄河水利工程、丰收农田、农田灌溉系统图片) 同学们分析下,为什么解放前后我们国家有如此巨大变化呢? (学生讨论) 学生:我们科学技术发展了,可以有办法阻止灾害发生。 学生:人民是国家主人,自然灾害受到高度关注。 学生: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轻自然灾害的愿望很迫切。 老师:解放前人们也期望好的生活,为什么这些问题无法解决呢?学生:以前科学水平达不到! 学生:旧社会十分腐败,灾害得不到关注。 老师:很好!从这个巨大的反差我们可以看出,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并且, 它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是由人掌握、控制和使用的。这就是技术的社会属性。 同学们还能举出体现技术社会属性的技术案例吗? (学生讨论) 学生: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可以延续病人生命。 老师:对,这种技术在科技水平达到后才出现,虽然病人一直都需要,但这是在以前的社会条件下不 可能实现的。 学生:建立三峡水电站。 老师:这即可以满足人们用电需要,还能减轻长江的水涝灾害,满足了社会的要求。 老师:同学们,刚才虽然是把技术的两个属性分开来说的,但是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它们都是同时具备两个属性。任何的技术都是同时具备这两个属性,缺一不可!也就是说任何技术既要符合自然规律, 又要满足社会需要,还要受到社会条件制约!

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探讨知道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了解了技术的内涵,分析了技术的社会属性和 自然属性,这些都为我们学习下面的技术课打下了基础。

教材

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