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北师大版必修5书面表达:读书报告的写作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必修五语文《第四单元 汉语的美 表达与交流 书面表达:读书报告的写作》精品课教案

在原始社会早期,森林曾是人类的原始家园,它的茂盛葱茏和累累果实庇护人类在荒蛮的远古中生存。后来人类走出森林,开启耕种,当人类进入农耕时代的文明时,人们对森林血缘一般的感情,在桑林与桑园之中再次得到寄托与延续。桑树、桑林在远古时代先民的物质世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采桑缫丝是中国重要的农业活动,男耕女织是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也是古代思想家追求的理想的社会模式。这一点在《诗经》中有具体体现。

  如《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八月雈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 ,八月载绩。载玄载黄,为公子裳。

  这首诗详细描述了周朝丝绸的生产过程:先整枝、然后采桑、采蘩、备苇,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才是织帛、染丝,最后成衣。

  《大雅·瞻昂》: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可以看到当时妇女们主要的生产活动就是采桑养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农耕社会中,人们的吃穿以及贸易往来都是和桑树紧密相联的。桑树为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

  在文化发展的精神家园中,在原始宗教和神话传说中桑树也具有特殊意味。

  桑树在原始宗教信仰和传说中,是生命树和母亲树的象征。这一认识源于人们对蚕的生命意识。古人对蚕的崇拜源于蚕在生命蜕变过程中所体现的生命再生的价值与意义。蚕一生由卵而虫,由虫而蛹,由蛹而蛾的蜕变过程,使古人觉得它有起死回生的神力,因此,古代墓葬中渴望借助蚕的这种不断蜕变的生命形式而获得自身生命的复生和延续,无怪乎将随葬用的人畜模型也称作与蛹同音的俑,被人们赋予蚕一样的生命和灵魂。

  探索源泉是人类的本性,人们在惊叹蚕的这种不断蜕变的外在生命形式时,又会思索支撑这生命蜕变的动力与力量的来源,这自然也就集中到了桑树的身上,是桑赋予了蚕生命华丽蜕变的不竭动力。因此桑便成为了生命创造者延续者蜕变者的象征,如此,桑便成了一种蕴藏和体现着上述生命力量和生命意义的宗教文化形象。 

二、 从生命之树到桑女形象

  上文提到在古代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的积淀中,来源于与蚕的生命联结,桑树蕴含生命之树的力量,它是生命的创造者和生命力量的给与者。从这点上我们可以很自然的联想到人类中的母亲,更广而扩之则是女性。一方面,我们可以从“空桑”的地名找到桑树和女性的关联。空桑在传说之中是商朝名相尹和圣人孔丘的出生之地。另一方面,在上古社会女性就主要从事值桑养蚕的活动,男耕女织的中国传统的的农业生产方式再次说明了女性是桑园中的生产的主角,桑树从生命之树的意象延伸出“桑树—女人”的意象。这种象征在《诗经》中以两种方式充分地体现出来。

  (一)直接描写采桑女

  例如:《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诗中描写的春风和韵,艳阳高照,黄莺鸣唱,少女采桑的图画,开启桑女文学先河。

  (二)以桑象征女性

  例如:《卫风·氓》三四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以上两章前两句都是对“桑叶”的描述,描述桑树凋落前后的差别,落之前 挂满枝头绿萋萋,落之后又枯又黄任飘零。显然,这里的比兴是有深刻内涵的,这样的突出对比与诗中女子婚前婚后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桑树落叶之前后的对比正是女子婚前婚后差别的象征。“桑之未落”与“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表述的是女主人公对未婚女子的忠告相照。而“桑之落矣”则与“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主人公对婚后痛苦生活的倾述相照。可见,诗中的桑叶承担着象征诗中女子的作用。而这一象征则是源于上文所提到的“桑树—女人”的形象联系。

三、 从桑女形象到桑女爱情

  美丽的桑树是桑女的象征。清翠桑林,繁枝茂叶又为桑女爱情的萌生创造了极好的环境,由此,“桑林”又成为了青年男女爱的乐园,桑林、桑树成为爱情的隐语,《诗经》中有许多的爱情诗都来自桑园,形成了桑女爱情的模式。

  例如:《鄘风·桑中》:

  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