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上册《第五单元 十八 诗二首 咏史( 郁郁涧底松)》优质课教案
教学步骤
导入:
称誉著作风行一时,流传很广,我们经常用哪个成语?洛阳纸贵。这个成语的出现跟哪个作家的哪部作品有关?左思以十载之构思写成《三都赋》,一时间洛阳的豪富人家竞相传写,以致洛阳为之纸贵。
作者简介
我们对左思可能知之甚少,请看注解①。左思:出身寒微,貌丑无比,才华横溢。在辞赋方面,其代表作品是引起洛阳纸贵的《三都赋》,另一有影响的著作为《齐都赋》。在诗歌创作方面:《咏史》八首是其代表作,本文为第二首。其诗歌笔力矫健,气势高拔,辞采壮丽,深得建安风骨之精神,被称为“左思风力”(钟嵘《诗品》)。“左思风力”是对其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
三、时代背景
中国的取士, 自唐宋以来实行的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有它的弊端也有它的好处。好处是,它比较公平,无论什么人,只要一旦考中就能名满天下。像三苏父子、像欧阳修,都是如此的。但魏晋时代还没有科举制度,而是九品中正的推举制度。那时候被列在上品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出身寒门的,被列在下品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出身世家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针对这种不平的现象,左思写了这首诗。
四、朗读并体会主旨
五、分析其写法并把握主旨、情感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抨击了门阀森严的社会制度,表现了作者对社会贵贱悬殊造成才能之士沦落失意的感慨。
六、写作特色
1、比兴 2、对比
3、用典 3、借史讽今
饮酒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卒于公元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后世也称他为靖节先生,东晋最伟大的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饮酒》(他的一生最喜欢美酒和菊花,这两点都非常突出)、《归园田居》等。
他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的时期。从29岁到41岁,一会出来做官,一会又要归隐,是仕隐反复的时期。他在彭泽县令上,有一次上级来检查工作,他的下级属吏们就说,你赶快把衣服穿好了,帽子戴好了出去迎接吧,他喟然长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挂冠而去。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傲骨,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比如像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他的晚年是在田园中度过的,他亲自参加体力劳动,跟乡亲们的关系非常好,他自己有酒的时候,就让隔壁邻居的老人们一起来喝酒,他自己没酒的时候,就去敲人家的门,说你家有没有酒,所以陶渊明是非常率真的。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他这个人不会弹琴,可是他自己家里老是放着一把无弦琴,高兴起来的时候,就把琴拿着拨喇拨喇,没有琴弦,肯定没有声音,没有声音酒不要这个声音,这是非常有趣的。所以说他很喜欢自然,很喜欢率真。
二、诗歌赏析
一般隐士常常居住在深山无人之处,可是陶渊明不是。他“结庐在人境”,和农夫野老结邻,生活在人世间。“而无车马喧”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在现实之中,他的门前真的没有车马喧哗;另一层是说,他已经脱离了原来所归属的那个官场的集团,已经跟那些人没有什么来往了。实际上,陶渊明是用“车马”两个字来代表名利场上的竞逐。因此,接下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就说明了一个哲理:如果你的心离名利场上的竞逐遥远了,那么你住的地方哪怕就在车马路旁,也一定会像偏地深山中一样清静;如果你像有些人那样一心逢迎权贵,那么就算你住在深山,门前没有车马,可是你心中想的都是名利场上的事情,耳边怎能不充满了“车马”的喧哗呢?
开头四句就像画图一样,先给人一个“底色”:“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整个心情的一个基调——恬淡。而接下来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在意境上更深入了一层。这里的“采菊东篱下”,就不仅仅是写采菊的一个行动,而是同样带有一种象喻的含义(品格崇高)在里边。而且,在我国文化历史上,菊花本身也有象喻的传统。屈原《离骚》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我早晨喝的是木兰花上滴下的露水,晚上吃的是秋菊刚刚开放的花瓣。“秋菊之落英”在这里代表的是一种品格的修养。而且陶渊明仅仅是“采菊东篱下”吗?不是,他还“悠然见南山”。东篱虽然高雅,但他并没有被东篱和菊花所局限,而是忽然之间就跳了出去。有的人说:“我今后可要好好做人了,我背下来一些做人的规格和格言,整天就按照这些规矩和格言去做。”当然,你能够这么做是很好的,可是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小人哉!”(《论语·子路》)为什么“言必信,行必果”还是小人呢?这话真有点儿难讲。孔子的意思是,你能够按照人家教给你的道德标准去做,告诉你一你就学会了一,告诉你二你就学会了二,这当然也不错,却还不算是第一等的人物。那第一等的人物,还有一个更高的标准在那里。这儿也是如此,你知道菊花的光彩,你知道松树的不凋落,那当然很好,可是你还要能够跳出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之间就存在着这样一个层次。所谓“悠然”,有一种从容自得、不受限制的感觉。“采菊东篱下”是持守;“悠然见南山”则是超越,是一种精神上的飞跃。而且还不止如此,下面他还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指山上的烟岚。在傍晚太阳快要落下时,山上那些烟岚在斜阳照耀下几乎每分每秒都在变化,真是极尽黄昏之美丽。而在这美丽的黄昏景色之中,飞鸟们结成一队队地都回来了。“回来”意味着什么?这话又很难说了。鸟回到林中,那是一个归宿,意味着你终于在人世之间找到了一个立足点。当然,我所说的这个“立足点”主要是指精神方面的一个归宿。有的人,总是盲目地追求一些时髦的东西,在精神上却没有一个立足的根基;有的人,虽然一辈子锦衣玉食,穷奢极欲,可是却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到底在哪里。鸟儿也是一样,到了日暮黄昏之时,它必须飞回树林中,寻找一棵树作为自己的脱身之所。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什么叫“真意”?那是诗人在这一片美丽的黄昏景色之中体会到的一份宇宙和人生的真谛。所谓“辨”是分辨。他说,我虽然很想把我自己的这一份体会弄清楚、说明白,但那实在并不是语言所能够传达的。为什么不能传达?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达到人生的这一层境界。
三、课堂小结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写法:融叙事、写景、说理、抒情于一体。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