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必修三《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学习活动 四 家乡风情文化展》优秀教案
教学难点:通过意境去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根据导学资料疏通诗句含义。
二、导入
1、背景与作者
释昌言,字虎溪,俗姓万,清代长寿县(今重庆市长寿县)人。岳池县华蓥山伏虎寺住持。善诗能文,为四川著名诗僧,当时人称他“诗才清挺”,著有《华蓥山志》 《虎溪诗草》等。
2、指导诵读
导引: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那么怎样才能诵读得更好呢?
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三、赏析诗歌
1、学生初读诗歌,互相交流读后的初步感受。
2、哪些诗句写出了古代交通不便,别离的场面的悲凉?
明确:迢递山河怅远离
“迢递山河”,高峻的山,逶迤连绵;奔流的水,浩渺无际,“迢递”二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的江南风光,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朋友之间将拉开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这“迢递山河”作“远离”的背景,经过作者主观感情的酿造,成为引出怅惘心情的触媒。“远离”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感到路途的遥远,行路的艰难,产生一种惆怅。
明确:凭将底事报君知
这一句是问非问,逼真地表现了诗人在独特的环境中所产生的特殊感情---怅惘、惆怅。
小结:诗作扣题“将赴合州”层层深入开展,开首的“迢递山河”,传达出惘然若失的感情。
3、诗歌的后两句写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追思古代英雄的思想感情。
“钓鱼城下三江水”另拓诗境,想象“将赴”的钓鱼城,山下“三江”环绕,碧水悠悠,最易勾起对钓鱼城英雄故事的回忆,所以登临钓鱼城,由眼前所见,自然联想到钓鱼城的英雄人物。那36年鏖战的英雄事迹,真是一曲感人的诗。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