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必修三语文《阅读鉴赏 第二单元 7 李商隐诗两首 马嵬(其二)》精品课教案
【教学重难点】虚词的品读与鉴赏
【教学过程】
导入
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我们了解多少呢?杨贵妃本是玄宗的儿子寿王的妃子。然而被玄宗看中。于是想方设法地将她弄进宫,让其成为自己的妃子。春暖花开,众人一同赏花,人人惊叹花之娇艳时,玄宗却指着自己身边的杨贵妃说,不如朕的解语花。唐玄宗对杨贵妃宠爱至极,甚至与她盟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唐玄宗的眼里纵使春风十里,也不如一杨贵妃。他俩是朝朝暮暮,耳鬓厮磨,如胶似漆,从此君王不早朝。
一位曾励精图治、开创太平盛世的君主从此沉迷声色之中,致使朝政荒废,奸佞当权,藩镇坐大,社会动荡。而此时,唐玄宗依旧做着他的鸳鸯美梦。直到安禄山兵起,直逼长安,玄宗仓皇出逃,狼狈不堪。出逃路上,马嵬坡下,众将士斩杀杨国忠,并要求皇帝赐死杨贵妃。唐玄宗无可奈何,最终杨贵妃香消玉殒。
后世有许多诗歌提及二人之事,如唐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白居易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清袁枚的“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他们或是同情或是讽刺。那么李商隐对他二人持怎样的态度呢?我们一起来品读李商隐的《马嵬》。
朗诵
首先,我们一起朗读诗歌。(生齐读)
你们觉得自己读得好不好?不好在哪里?好在哪里?
(太快了) 没有处理好节奏,该停顿拖音的地方没有停顿拖音。没有做到有急有缓。
(太平了)没有处理好轻重,有些词需要重读强调,没有做到有抑有扬。
比如第一句“海外徒闻更九州”,可以稍快,其中徒闻可以重读?这样感情会更加饱满。除此之外,哪些词还可以重读呢?
析情感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重读这些词呢?因为这些词对表现诗歌情感起关键作用。
【教师示范阅读】像我们刚才重读的“徒闻”二字。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如果我们客观来叙述这件事,我们可以用听闻,寻闻。然而用个“徒”字,无论唐玄宗是否上穷碧落下黄泉,痴心寻觅,那些在海外找到杨贵妃的传说最后都不过是一场空,是没有根据的传闻。在李商隐看来这不过是唐玄宗的痴心妄想罢了。由此可见作者对唐玄宗的冷峻。
【学生讨论分析】那其他重读的词又怎样体现出作者的态度呢?按照老师刚才的分析,我们两两一组进行讨论,选择其中两处品读分析。
【明确】未卜,渺茫不可知。唐玄宗心心念念着的生生世世在李商隐看来是不可知的,是不确定的。而此生则是一切休矣!这句话换个方式说可以说“生死两茫茫”,是“情深缘浅”,用白居易的话来说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可李商隐偏说“他生未卜此生休”,你俩说什么生生世世,我只道你俩来生不可知,此生缘已尽。这对唐玄宗来说真是当头一棒,浇头冷水啊。从这冷水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商隐对唐玄宗的讽刺。
【明确】“空闻”只听到,我们初中学过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空有徒然,白白地意思。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自己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故人已矣,无可奈何。我们最近学过杜甫“环珮空归夜月魂”,这个空字暗含诗人巨大的无奈感。昭君眷恋故土,纵使归来,也只不过是夜月下的一丝魂魄。这种无奈感又激起诗人对自己身世漂泊的无奈与感伤。这里的“空闻”同样如此,清冷寒宵中,只听到这冰冷的梆子声,多么悲哀。而“无复”,不再,再也享受不了长安宫内专人报晓的服务。昔日欢乐享受的日子一去不回了。充满着一种失落感。《思母》中有一句“白头无复倚柴扉”。白头代指母亲,母亲去世,再也不能靠着柴门盼望着我回家了。“无复”二字将失去后的痛苦传达得淋漓尽致。
【明确】“空闻”和“无复”放在一块解读,如今只听到行军的冰冷梆子声,再也享受不到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昔乐今苦,乐往哀来。兴衰如此,世事无常,悲凉至极。
【明确】“当时”,马嵬坡下,将士相逼,最终天人两隔。可要知道当时七月七日长生殿内曾经盟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任当时如何花好月圆,甜甜蜜蜜,大难临头,不过尔尔。嘲讽意味不言而喻。
【明确】 “如何”怎么贵为天子,却无法拥有寻常百姓的幸福呢?这既可以理解为对唐玄宗的诘问,你是皇帝又怎么样呢?不是也照样仓皇出逃,经历马嵬之变而无计可施么?同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对人生的诘问。地位尊贵如皇帝又怎么样呢?面对兴衰、面对命运的无常,谁都一样无法逃避。皇帝如此,你我同样如此。
【小结】通过对虚词的解读,我们感知到《马嵬》一诗既有对唐玄宗的嘲笑与讽刺,又有诗人对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四、拓展
这些微妙地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词语大部分都是虚词。这些虚词虽无意但却有情。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常常把目光放在意象上,而很少品味它的虚词。然而正如《虚词总说》中说到“虚词者,所以传其声,声传而情见”。诗歌中的虚词决定意象以何种方式呈现,关系到诗人的创作意图与情感。如王安石名句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的“又”与“何时”。
【练习】品读李商隐的诗,选择其中一首赏析其中划线的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