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人教版选修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1.故乡下载详情

选修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语文《诗歌欣赏 第二单元 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 讲读 1.故乡》精品课教案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选修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语文《诗歌欣赏 第二单元 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 讲读 1.故乡》精品课教案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我"为中心,但诗人却从收获后返回河边的船夫写起,接着才引出了背负着痛苦回乡的自己,这种写法有点类似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在"船夫"与"我"的比照中,"痛苦"被比喻为一种收获,一笔财宝。在这一"比喻"中,抽象的"痛苦感"不仅有了某种具体的可感性──"财宝"会给人沉甸甸的感觉,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他对"痛苦"的独特理解: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它既是一种不幸的感受,也是一种珍贵的经验。在这一段中,诗人回避了直抒胸臆的做法,营造出了一种凝重、深远的抒情氛围。

在下面的诗行中,诗人正面展开了对故乡的咏叹。在他的笔下,故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河岸、森林、溪水、群山,既是眼前展开的自然,也与诗人记忆中的童年、少年经验相关,它们迎接着诗人的归来,抚慰了他心头的伤痛。在这一段咏叹中,诗人运用了不同的句式,先是疑问句──"你们能治愈爱的痛苦?""你们会答应再给我安宁?"──追问故乡能否接纳他的归来;继而是排比句──"在清凉的溪边,我曾看水波嬉戏,/在大河边,我曾看船只驶过"──展开对往昔的回忆;最后,还有感叹句──"永葆忠实的你们"──抒发对故乡同胞的感激之情。句法的交替,使诗行本身就像大河的波浪一样,一波又一波推进,展开了一个丰富的情感空间。

然而,就在故乡展开双臂,拥抱"我"的一刻,诗人的语调又发生了陡转,"可是,我知道,我知道,/爱情的痛苦,不会很快就治好",刚才对故乡的呼唤,被一种深深的质疑替代,故乡接纳了"我",但并不能真正驱除"我"胸中的痛楚,像大河一样展开的诗行在这里发生了逆流、回旋,清醒的、思辨的语调与前面咏叹的语调,形成了反差,进一步强化了"痛苦"的。在最后一节,关于"痛苦"的思辨被引向关于生命意义的追问,诗人的语调又一次变得昂扬。尘世之间人的痛苦,人与故乡之间的距离,也被转化成神与人之间馈赠与接纳。爱的"痛苦"源于天神的安排,它不能泯除,因为"痛苦"与"爱"一样,都是一个"凡人"真实的生命本质。诗歌的结尾──"因此,让它存在吧。我是个凡人;/生出来就是要去爱,去受痛苦"──有一种箴言的力量,让前面汹涌流动的情感突然凝固,获得了一种人生的造型。在"凡人"与"天神"这一宗教性的结构中,心灵因痛苦而显得更加高贵。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虽然是一首独白的情诗,但诗人并没有沉溺于一己情感宣泄,而是将对故乡的热爱,对生命的永恒思考,结合在痛苦的思辨中。在展开方式上,诗人也显示出高超的控制能力,整饬有序的诗节,配合着内心的低吟,更像大河一样舒缓流淌。虽然,诗人使用了感叹、疑问等句式,形成一种咏叹的效果,但一种内省、思辨的声音也贯穿了始终,中和了情感的强度,这使得此诗张弛有度,一波三折,在痛苦中有激越,在激越中有反省,在肯定中也有否定,形成了一种辩证的、复杂的张力。在这种张力中,一个丰富而又交错的情感空间得以展现出来。

教学建议

一、预习指导

先让学生诵读此诗,感受舒缓、有力的节奏,体味诗歌深沉的内涵,并考虑这首诗是以谁的口吻写出的,它是否只是一首抒发"爱的痛苦"的情诗。

二、作品讲解

1.给学生介绍此诗的缘起,诗人如何在失恋之后返回故乡,希望故乡的山川、河流抚慰自己的伤痛。

2.说明诗歌的独白特征,强调诗人的独白不是一种情感的直接宣泄,而是借助咏叹和自我追问,展开一个复杂的情感空间。注意诗歌中情感变化的线索,譬如感叹的句式与内省的句式的交替,肯定语气与否定语气的转换,分析由此形成的波浪一样的情感表现。

3.讨论诗中"痛苦"的含义。为什么诗人将它比作"财宝"?"痛苦"是否只是失恋后的一种个人感受,还是有更多的含义?

4.让学生说说诗人笔下"故乡"的形象,思考"故乡"最后是否能完全抚慰诗人的伤痛;如果不能,是因为什么?最后一段非常重要,诗人引入了一个比故乡更高的视角──"天神",诗的境界也得到了一种提升:人的"痛苦"在本质上是神的赐予,不能解脱,因而也是"神圣"的。作为个凡人,必须承担这一切,"爱"与"痛苦"都是人的宿命。

三、扩展与比较

这是一首诉说失恋痛苦的情诗,但优秀的抒情诗歌往往能超越一己之情的抒发,触及到更为普遍的命题。组织学生讨论这首诗背后蕴涵的人生观,也可以谈一谈诗人对于痛苦与爱的理解是否包含了一种宗教的体验。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