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人教版选修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3.雪夜林边驻脚下载详情

选修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诗歌欣赏 第三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闻到思想 讲读 3.雪夜林边驻脚》优秀教案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选修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诗歌欣赏 第三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闻到思想 讲读 3.雪夜林边驻脚》优秀教案

四、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在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中,发展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一、诗歌内涵的讲解当然是重要的一环,但注意不要提供“标准答案”,应注重启发,留出解释的“空白”,在意义的不确定中,让学生更自由地进行感知。

二、在内涵的讲解之外,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作品的形式分析上,要引领学生思考诗人采用了哪些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段,将思想转化为诗意的感受,如诗中动与静、“有声”与“无声”的反差等。

三、本节课也安排了实践的环节,如不同译本的比较、类似诗作的举例等,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强化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敏感,扩张阅读的空间,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咏物诗的写作练习,也能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写诗的甘苦。

教学设想:

诗歌虽然以抒情为本,但往往也包含了对世界、人生的思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诗歌与思想的关系,引导学生体味诗歌所提供的有关人生、世界的特殊知识,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不是抽象的说理,而是从具体的形象、经验出发,让思想本身也有可感性。读者就像闻玫瑰花一样,可以直接闻到思想的香味。

赏析指导:

弗罗斯特的诗歌多以自然为题材,树林、溪水、鸟禽、马驹,以及朴素的田园生活,是他喜欢抒写的对象,有人曾称他是一个自然诗人。然而,诗人的对象虽然是自然,但他关注的却是自然之中人的生活。因而,他的诗歌表面上质朴无华,经常是以叙述的口吻,细致呈现生活中的场景和事件,但在保持一种经验的可感性、亲切性之外,他的诗歌往往还包含抽象的意义,在叙述之中引申、提炼出丰富的哲理思考。《雪夜林边驻脚》一诗也突出体现了这种特征。在叙述的层面,它写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我”在一个雪夜赶路,途经一片树林,被树林的幽深、寂静吸引,暂时忘记了行程,但最后还是催促自己继续赶路。

这首素朴的小诗,似乎没有使用什么修饰,只是叙述事情的过程,却有一种美妙的表现力,完全传达出了白雪覆盖的树林的神秘、静谧,特别是二、三两节,诗人自己没有出场,而是从小马的视角出发,揣度它内心的好奇:在小马的眼里,主人的驻足有点离奇,这里一片冰雪无处休息。这段心理描写,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无形中给这首诗抹上了一层童话的色彩。为了进一步渲染雪夜树林的安静,诗人抓住一个小马的动作,“它把颈上的铃摇了一摇”,当做对世界的提问,世界的回答只是风吹雪片发出的声音。在这几行诗中,清脆的铃声,风雪的絮语,似乎都打破了林中的安静,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细微的声响,雪夜才被衬托得静美、无边。在发出由衷的赞叹之后,诗人似乎在自我叮咛,不要沉迷于雪夜的诱惑:“可是许诺的事还得去做。”最后出现两次的“还得走好多里才能安睡”,舒缓低沉,仿佛一个疲倦的旅人,正在睡眼惺忪中低语,又像一种咒语,安慰了雪夜中迷茫的人心。

那么,这首诗的抽象意义是什么呢?这涉及到对“树林”这个意象的解读。在诗歌中有一种思想的表达方式,是用一个形象去代表某种确定的观念,比如读到“玫瑰”,我们就想到爱情,读到“羔羊”,我们就想到牺牲,读到“暴风雨”,我们就想到革命。这种手法会使抽象的观念有了形象性,但毕竟有一点机械、图解的味道。在弗罗斯特这里,“树林”不是某一种思想的形象符号,它更多的是一种含义不确定的隐喻。在这首诗中,被白雪覆盖的树林虽然幽静、但也是一个神秘的、充满可能性的存在,让疲倦的旅人驻足不前。有人解释它代表了人生的诱惑,还有人说树林是人生的最后归宿──死亡的化身,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无论作何理解,在树林面前,一个行路的人要做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判断。诗人还有一首关于“树林”的诗作,名为《未选择的路》。诗中也写到了一个旅人,他在树林中遇到岔开的两条路,选择不同的路会带来不同的人生。在诗人笔下,“树林”不只是一个现实的场景,也象征了某种人生旅途中的状态,深幽的空间,错杂的路径,暗示了迷惑与不确定,需要人停下脚步,反思自己的方向。但丁《神曲·地狱篇》的开头,也有一个类似的隐喻性场景:诗人在人生的中途,走入一座昏暗的森林,迷失了正确的方向。将这个段落与弗罗斯特的诗歌参照阅读,会更深入地理解“树林”的深层内涵。

作品讲解:

1.这是一首叙事性很强的诗歌,但在叙事中却包含了哲理。向学生讲解它的特点:从日常生活出发,叙事的口吻保持了一种亲切感,但诗人的目的不是日常经验的再现,而是从中引申出对人生的思考。

2.这首诗语言虽然十分朴素,没有什么夸张的想像、特殊的词汇,但这并不是说它与一般的口语没有区别,而是说诗人使用的技巧非常自然,没有斧凿的痕迹。重点分析诗中“小马”的形象和心理,以及诗人如何通过动与静、“有声”与“无声”的搭配,衬托出雪夜无边的静美。

3.注意分析诗歌结尾重复的一句“还得走好多里才能安睡”,在语气上起到了什么效果。

4.这首诗的意蕴较为深邃,有人说积雪的树林代表了一种诱惑,与赶路代表的“责任”构成矛盾,有人说寂静、神秘的雪夜象征着死亡,诗人克服困倦继续赶路,是对死亡的抗拒。让学生比较这些说法,并根据阅读感受提出自己的解释。

扩展与比较:

1.让学生阅读诗人的另一首名作《未选择的路》,以及但丁《神曲·地狱篇》片段,这些诗作都与树林的意象相关,在相互参照中,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树林”的含义。

2.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精微的哲理,是诗人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向学生介绍冯至的《我们天天走着一条小路》一诗,在风格上它与弗罗斯特的作品很接近,描写了树林中的小路,借此表达了这样一种观念:生活中有多少熟悉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小路

冯 至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熟路,

回到我们居住的地方;

但是在这林里面还隐藏,

许多小路,又深邃、又生疏。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