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人教版选修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1.老虎下载详情

选修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诗歌欣赏 第一单元 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 讲读 1.老虎》优秀教案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选修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诗歌欣赏 第一单元 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 讲读 1.老虎》优秀教案

从结构上说,全诗共分六节,前面四节一气呵成,可以说节奏越来越急骤,对虎的渲染也不断加强,但到了第五节“到临了,星星扔下了金枪”一句,节奏却一下子慢了下来,色彩的对比也变得柔和起来,诗人也将笔触从暗夜中的老虎,转向了缀满星斗的夜空(将星星比做“千万滴银泪”)。如果说,前面四节诗行追问的是造物主的创造过程,那么在这一节,诗人呈现的是“创造”之后的平静:“完工了再看看,他可会笑笑?”这个“他”,指的应该就是“老虎”的创造者。在这短暂的平静之后,最后一节又回到雷霆万钧的句式,与第一节首尾呼应,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此诗虽短,却张弛有度。

“老虎”的形象本身,也包含了多重的意蕴。在诗中吟咏动物,在“咏物诗”的传统中是一种常见的类型,老虎也是古今中外很多文学家钟爱的对象。然而,布莱克书写的与其说是一只真实的老虎,毋宁说是一只不存在的老虎,它直接从诗人的想像中跳出,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的化身。因而,这首诗一方面在听觉、视觉上充满了具体的感性,在内涵上还是有些抽象的,不只是简单地描摹一只猛兽。是“虎”又非“虎”,这也为我们的理解带来了丰富的可能。

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期,布莱克本人也是这场革命热烈的支持者。一种解释,就是着眼于它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内涵,将“老虎”看作是革命力量的象征,它摧毁了“黑暗森林”一样的旧制度,诗人赞颂的正是这种摧枯拉朽、创造新世界的革命力量。这种解释当然很有道理,但设想一下,如果一个读者对上述时代背景一无所知,也仍然能被诗歌中的节奏和力量所感染,对“老虎”的理解,似乎也不必如此实在。上面说到,布莱克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一个画家,同时还可以看作是一个哲学家,他的很多诗作都包含着神秘的哲理,譬如《天真的预示》中的名句“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就因含义隽永而脍炙人口。这首咏叹老虎的诗作,其实也可从宗教的、哲学的层面理解。“什么样”的力量创造了老虎,对自然伟力的追问背后,依托的正是基督教的创世神话,上帝创造了万物,创造了老虎,也创造了羔羊。作为一种幻象出现的“老虎”,由此也可看作是一种神秘的象征,代表了一切生命的创造。

教学建议

一、预习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言,重点理解“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这个说法的含义,并试着想一想还有什么类似的比喻,可以说明诗歌与散文的差别,比如“写字”与“书法”的区别等。

2.学生大声诵读《老虎》一诗,直接感受诗歌铿锵的节奏,思考诗人运用了怎样的句式,形成了这种节奏效果。

二、作品讲解

1.介绍诗人布莱克的生平(见参考资料),可以侧重于布莱克诗人之外的画家身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绘画特征。

2.分析此诗的艺术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相同疑问句式的不断重复,形成了一种密集的、追问的节奏;色彩的对比、反差,更鲜明地呈现了老虎的形象;诗歌速度、节奏的变化,使得紧张中有松弛。

3.这首诗在理解上有一个难点,是它的宗教背景,诗人实际上借用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观念,“老虎”的创造者,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圣经》中创造万物的上帝形象,尤其是“不就是造羊的把你也造了?”这一句,更是说明了这一点。羔羊与老虎,是典型的基督教意象,它们虽然是对立的象征──羔羊,代表善良、温顺,老虎则代表野性、暴力──但都是上帝的造物,了解这一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的内涵。讲解这首诗的宗教背景,可给学生介绍《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

4蔽绕“老虎”形象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作为诗人想像的产物,“老虎”象征了什么。无论在语言的节奏上,还是在老虎的刻画上,这首诗都有一种强烈的可感性,但诗人书写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形象,他更多地是书写一种主观的想像,亦真亦幻,恰恰是这首诗的神奇之处。老虎,作为一种清晰可感的幻象,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象征,直接就是生命创造、反抗激情的化身。

三、扩展与比较

以“动物”为吟咏的主题,是一个重要的诗歌类型。写“老虎”,古今中外也有很多名作,可以挑选其中的一些作品,如牛汉《华南虎》、博尔赫斯《老虎的黄金》与布莱克的《老虎》进行比较。

参考资料

一、译者序:一名不该忽视的诗人

我愿意以人子和诗人的名义,而不是以学者或译者的名义来向你奉献这部译诗集。它的作者是一个我们知道得太少的诗人和圣人。在了解他和他的诗之后,我们将意识到,忽视他,对于诗歌,尤其是外国诗的读者是一个多么大的缺憾;对于外国文学的介绍和研究工作是一个多么大的缺陷。

他是一名英国诗人,全名威廉布莱克,属于18世纪末叶和19世纪初叶。从文学史上来说,属于前浪漫主义时代,虽然他与这个“主义”并不相干。即便在其祖国,在欧美,也曾有很长的时间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他在世时,只有华兹华斯等少数人注意到他,并受了他的影响。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他才声誉日增。其间的原因只有一个:他远远地超越了他的时代。这位生前备受冷落的诗人,从此成了评论界的宠儿、大师所效法的大师。

正如W.P.威特卡特在《对布莱克之心理学研究》一书中所说:“雪莱、济慈、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声名依然如旧,拜伦的声誉已不如他在世之时,骚塞已经被人们遗忘;而布莱克的声望却与日俱增。”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布莱克研究专家达到创纪录的一百多人;

英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W.B.叶芝从1887年起编辑布莱克的诗作,并受到他的很大影响,他在日后模仿布莱克,创造一个自己的宗教神话体系;

美国20世纪的诗歌大师之一T.S.艾略特曾专注地研究布莱克,“向布莱克学到了不少东西”。

一些批评家在论述诗歌发展进程时说,布莱克和华兹华斯是英语诗歌革命的开路先锋;另一些评论家在褒扬艾略特时,将艾略特和布莱克、华兹华斯一起,并称为英语诗歌革命的三大开路先锋。

布莱克,布莱克,布莱克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我们难以很快地作出回答,因为我们也许已经开始意识到评论界的一个公断:他是英国文学史上最独特、最复杂的诗人。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