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必修五语文《心连广宇(问题研讨) 送怀千载 兰亭集序》精品课教案
明确王羲之的生死观对我们的启发
教学步骤:
激情导课
在上个世纪60年代,郭沫若曾经发起过这样的一个辩论,他认为《兰亭集序》无论是从字还是文体都不应该是王羲之的原貌,其中最主要的理由之一就是文章情感变化过分的跌宕,有些不合情理,今天我们也就次话题展开一次讨论。
二.自主检测
解释划线的字
修禊事也 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 取诸怀抱 趣舍万殊 及其所之既 向之所欣 不能喻之于怀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亦将有感于斯文。
三、合作探究
.(一)郭沫若认为文章前面写极乐,突然转为悲痛,悲的太没有道理了,你同意吗?请简明缘由。
你认为现存《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你还有自己的理由吗?
四、探究展示
(一)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1、这种情感变化是十分正常的。古人有乐极生悲之说。
教师补充:古希腊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中提供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伟大的波斯王克谢尔克谢斯,率领波斯历史上最大的一支远征军向希腊进军,在阿比多斯海湾,他检阅全军。他的陆军遮天蔽地,他的水师布满海湾,他感到荣耀,感到幸福。但随后他又伤感起来,而且潸然泪下,对他叔父说:“当我想到人生短暂,想到再过一百年后,这支浩荡的大军中没有一个人还能活在世间,便感到一阵突然的悲哀。”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描写聚会欢乐后转入悲伤的,典型的有:汉武帝行幸河东,中流与群臣对饮,自作《秋风辞》,也说:“欢乐极兮哀情多,小壮几时兮奈老何!”道出了这种现象的正常和普遍。
2、悲的有根据
其一,人生如白驹过隙,美好却短暂。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存在社会上,好静者常在内室清淡佛老,好动者喜爱纵情山水,遇上喜欢的事物就心满意足,因快乐而忘了忧愁,竟然“不知老之将至”。
其二,来自生命本体的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当人们“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但转眼之间,“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就是说,人的欲望,人对美的感受都不是凝固不变的,得到的东西即使很好,很快也会厌倦,感慨也随着产生了。
其三,“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时间快速流逝,事物的急剧变化,更显出生命的脆弱,所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更何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生命最终要归于毁灭,这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人生之大患啊!悲来自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时间的无情的恐惧。
这一节作者的悲叹与上一节的叙事有紧密的联系,过渡自然。
第一节写行修禊事,是为了祈福消灾。人生最大的福莫过于健康而快乐地活着,最大的灾莫过于死亡,所以由此想到死亡、生命,想到美的东西包括生命本身,随着时间的流逝总要归于消亡,于是便产生了浓浓的惆怅和哀痛,是自然的事了。
4、由悲转痛也属正常,痛是为为古今人类共同要面对的问题,且三种情感内在精神是一致的。
最后一段中作者已经从个体的被而上升到了古今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想到不久 以后自己也将成为后人眼中的前人怎能不悲痛,尤其是看到世风玄怪,士大夫们不讲究务实为民,却在追求生死等同,整日求仙问道,王羲之是那个世界少数清醒的人之一,他内心焦急及时对世风进行了批判,所以他的痛是为全世界的痛,所以三种情感变化过渡自然。且内在精神一致,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热情在里面。
(二)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明确答案
1.可从其家世经历和成就来看
出生名门世家,尤其是王家三百年传承不断,人才辈出,其中王导,王衍为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成年的王羲之成了当时三大家族郗家联姻,而他自己也做到了王右军,为国为民做过利国利民的大师,绝不是一个安于自保,庸碌一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