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语文版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 论如析薪 13 与高司谏书》优质课教案
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有删改)
【解题流程】
第一步,定采分点
重点实词:“思”,思念;“立”,建造;“辄”,就;“弦歌”,名词作动词,奏乐歌咏;“荐”,祭祀。
关键虚词:“其”,代词,指王涣;“而”,连词,表修饰,可译可不译;“之”,代词,他。
特殊句式:“为(其)立祠(于)安阳亭西”,既是省略句,又是状语后置句。
第二步,切分句子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第三步,译准词语
第四步,连缀成句
【答案】 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参考译文】
元兴元年,王涣病逝。无论是城中百姓还是路过此地的人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壮都相互集资,引来上千人以酒洒地祭奠他。王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子、桌子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都说平常带粮食到洛阳,被士卒和官吏所掠夺,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再没有被官吏侵夺冤枉,所以前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即时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仕衡,字天均,秦州成纪人,进士及第。顷之,河北阙军储,议者以谓仕衡前过助封祀费,真宗闻之,以为河北都转运使。后集粟塞下,至钜万斛。或言粟腐不可食,朝廷遣使取视之,而粟不腐也。南郊,复进钱帛八十万。先是,每有大礼,仕衡必以所部供军物为贡,言者以为不实。仕衡乃条析进六十万皆上供者,二十万即其羡余。帝不之罪,谓王旦曰:“仕衡应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明年旱蝗,发积粟赈民,又移五万斛济京西。民有盗瓜伤主者,法当死,仕衡以岁饥,奏贷之。盗起淄、青间,迁刑部侍郎、知青州。前守捕群盗妻子置棘围中,仕衡至,悉纵罢之使去。未几,其徒有枭贼首至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八》,有删改)
(1)帝不之罪,谓王旦曰:“仕衡应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
重点实词:
关键虚词:
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