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汉语学习与应用(选修)《第二讲 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 三、词语的选择运用》优秀教案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打动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会就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呢?”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清代的文字狱极为严酷。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怎么想的,意义不大。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常读常新,让它们为我们所用。
(1)文中有一处关联词语错误:应将“ ”…...“ ” 改为
“ ”……“ ”。(2分)
(2)这段文字中,作者推论出的最终结论是 : ;(不超过20个字,不计标点。)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 。(不超过十个字。)(3分)
(二)、试题分析:2018年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的第21题为新题型,主要是从关联词语和论点论据的角度考察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
此题为新题型,试题本身难度不大,但学生的答题情况极差。平均分1.7,满分寥寥无几。
“关联词语”存在问题:
1.选择错误。虽然—可,但—因为。
2.选择正确但改错。将递进关系改为转折关系或并列关系。
3.表述不完整,前后不对应。
“结论”存在问题:基本能找对,但表述不完整,丢三落四。“现实生活”和“自身经历”缺一,或缺“为我们所用”。
“依据”存在问题:断章取义。非“作者读袁枚诗的感受经历”,而是“追问袁枚怎么想的”不重要,此外,还有“清代文字狱”,“常读常新”等。再者表述角度不正确。比如“前两句引起作者注意”,“立正论述及转折”等等。
(三)、逻辑训练:
1、考点:关联词语、写作。
2、能力点:关联词语应用,论点与论据的逻辑关系。
(四)、关联词语:
1、真题讲解: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打动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会就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呢?”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清代的文字狱极为严酷。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怎么想的,意义不大。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常读常新,让它们为我们所用。
(1)文中有一处关联词语错误:应将“不在于 ”…...“ 而是 ” 改为
“ 不仅在于 ”……“ 更在于 ”。(2分)
找出语段中的关联词语,进行判断,找出依据。
——根据句意推断关联词语。 (转折:后一分句与前一分句的意思相反或者相对;因果: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递进: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
关联词语体现句间关系,因此,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逻辑性。议论文一般都是“局部的真理”,重在自圆其说——论点和论据具有一致性,因此,论据的表述要具有逻辑性,这样,语言逻辑思维性的重点同样落在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上。
2、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