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 散文(1) 基本阅读 9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学习欣赏和鉴赏散文
三、实施目标
【自主学习】
1、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 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美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
【合作探究】
1.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请仔细阅读课文,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3段) ;
第二部分(4~6段) ;
第三部分(7~10段) 。
2.课文的“文眼” 是哪一句话?
3.作者的游踪是怎样的?
4.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
5.作者写了荷塘四周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
6.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其与比喻的区别在于通感的比喻感觉是互通的。如“荷香”(嗅觉)仿佛“歌声”(听觉),“月色”(视觉)如“名曲”(听觉)。请仿照课文中运用通感的句子,自己再写两个运用通感的句子,与同学交流。
六、达成目标;
A级 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载客(zǎi) 遁辞(dùn) ?陨星(yǔn) 国殇(shānɡ)
B.辐射(fú) 贮存(chǔ) 蚩尤(chī) 鹢首(yì)
C.膨胀(pénɡ) ?炫目(xuàn) 生吞活剥(bāo) ?惋惜(w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