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粤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 诗歌 基本阅读 5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双桅船》优质课教案
2.掌握象征手法。
学习难点:
1.朦胧诗主题的多样性。
2.朦胧诗的现代性特征。
学习过程:
自主阅读
1.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67年中学毕业,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1971年开始写诗,在知青中传抄。1972年回厦门某建筑公司做临时工。1977年与后同成为朦胧诗代表诗人的北岛相识,并在创作方面受其影响。1980年入福建文联创作室。
其诗具有抒情浪漫细腻柔婉的女性风格,忧伤而不绝望,沉郁而不悲观,充满对价值寻找的渴望,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她的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的追寻、对传统的反思背叛和对人的价值的呼唤,深受当时青年的喜爱。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2.朦胧诗 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主要是指北岛、舒婷、顾城、梁小斌、江河、芒克、食指、王小妮等一批80年代初期青年诗人的诗。
“朦胧诗”作为一股创作思潮,开始于1978年底北京的一个民间诗刊《今天》。一批诗人聚集在此创作诗歌,表现出与十七年文学完全不同的创作风貌。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前景的迷茫和困惑,因受政治影响,诗人不能将自己的心情袒露出来,只能用一种不确定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朦胧诗作为新时期文学的精神原型,表现出典型的现代性特征。“相信未来”是朦胧诗普遍的信仰和时间意识,张扬人的主体性和理性精神则是朦胧诗的内在本性,而建立在时间意识与主体理性基础上的修辞形态,则是象征性。
3.象征手法 朦胧诗的创作方法主要是象征,象征主义依赖“意象”而不是单纯的形象(具象)、喻象来构筑诗意。意象比字面的含义更广泛,更深刻。例如,“拂晓,我们登上长城。”这是写实。“长城”是实实在在的,是此地而非彼处。“像黄河一样伟大,像长城一样坚强”,这是比喻,“长城”在这儿成了喻象。取“长城”的坚固、挺立而比喻坚不可摧。而 “万里长城永不倒”,很显然,这里的“长城”就不是实指,也不是比喻,而是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等等的象征。
二、合作解读
1.朗读。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方法指导:把握节奏、重音、语调。
2.思考、讨论,把握意象内涵。
方法指导:
第一步,找出意象。哲学的辩证学者认为:事物都是成对的产生,我们可以在这首诗里很容易地找出“双桅”模式:风暴/灯,你/我,航程/视线,雾/风,昨天/今天,岸/船,告别/相遇,等等。
第二步,虚实转换,还原意象。从字面上很容易看出诗作表达的是船对岸的深情。岸是什么?朋友?爱人?故乡?理想?希望?是,又都不是。同学们根据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尝试还原意象所象征的对象。例如,如果岸是象征故乡,那么船就可以是游子,这首诗也许就可以还原成这个样子:
游子/风尘沾满了我的双腿/可号角却不容我再迟疑/故乡啊/心爱的故乡/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巨变、一个梦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巨变、另一个梦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征途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同学们按照这个思路思考,交流成果,朗读,集体评议,领会朦胧诗的多样性的特点:虽然朦胧诗“朦胧”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诗人的情感志趣也应该确有所指,但它由象征手法产生的多义性客观上给读者理解诗歌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样又大大增强了朦胧诗的魅力,也扩大了朦胧诗的影响。
小结:《双桅船》诞生以来,虽然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但下列三种解读颇获认同,可作参考:
解读一:“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船”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中爱情与事业并立而又相互区别的心理;“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连在一起。
解读二:“双桅船”象征人的一种不断追求的精神品质,“岸”象征了人不断升华的生活境界和理想,“风暴”象征人生中的困难、挫折和挑战,“灯”象征一种希望,而“风”象征一种动力。作者借助这些意象,激励人们要像双桅船那样不怕挫折、不惧困难,永不放弃,不知疲倦地将生命之舟由“天涯”驶向“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