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语文《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基本阅读 14、苏轼词二首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优秀教学设计
知人论世
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的第三年,他偏居荒野,躬耕自乐。
乌台诗案 :因李定等人诬告苏轼诗文“毁谤君相”,苏轼被囚于乌台。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教师点拨诵读的三个基本要
求:读准字音、读出 节奏、 揣摩情感。)
2.教师示范诵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yín xiào )∕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 suō )烟雨∕任平生。
料峭( liào qiào )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分组诵读。
四、合作探究,品悟形象
1.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xiào )/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 suō )烟雨/任平生。
探究:品读上阙,风雨中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上片写遇雨后的情景,虽雨骤风狂,众人狼狈,词人却安然处之。骤雨之中,词人所听到的仍是雨点在林叶间跳动的韵律,竹杖在手,芒鞋裹脚,蓑衣加身,些许风雨何足惧哉?这风雨或是眼前之风雨,又何尝不似庙堂之上的黑暗坎坷?词人皆坦然应对,随风而歌,听雨而舞,吟啸徐行。
上片:风雨中的苏东坡是怎样的人?——从容镇定、泰然自若、闲适洒脱、不畏坎坷、无所畏惧。
雨中的苏东坡——笑对人生的达者。
2.料峭(qiào)/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探究:品读下阙,探究“风雨”和“晴”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晴吗?雨过酒醒后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下片写雨过天晴的景象。春风仍徐徐,斜照相迎,风雨早无影踪,似从未来过。昨日之风光,今日之贬谪,如梦幻泡影,尽入萧瑟处了,都不如“归去”,归入自然,归入旷达。
明确:“风雨”和“晴”,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还指指名利的得和失;官职的升和降;人生的逆境和顺境。态度:词人认为无论是雨是晴都无所谓。人生也是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窘困也好,通达也好,都无所谓。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
雨过酒醒后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超脱、旷达、乐观,但并不颓丧沉沦。
雨后的东坡——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
拓展探究
有人说“归”字是全词的核心所在,苏轼的“归”和陶渊明的“归”能否划等号?为什么?
明确:不能。“归”字贯串于此中,是词人精神世界的缩影。“莫听”“徐行”,拒风雨于身外,这种心安是归;“也无”,这种超凡脱俗也是一种“归”。苏轼360首词中,归字出现100多次。如“试问岭南好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吾乡何在?在心安处”。苏轼是归于“心”,陶渊明是归于“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