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基本阅读 3、杜甫诗五首 又呈吴郎》优质课教案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运用虚词使语言更委婉恳切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安史之乱基本平定后,杜甫漂泊到夔州,居住于瀼西的草堂。他在堂前种有枣树,当时邻居有一寡妇常到堂前扑枣充饥,杜甫从不干涉。后杜甫搬家,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住,姓吴的为了防止寡妇扑枣,用篱笆把树围起来。寡妇于是向杜甫诉苦,杜甫打算写信去劝告这位亲戚。假设你是杜甫,请你给吴郎写一封不超过100字的信,要求语言得体。
(学生分享作品,引入《又呈吴郎》一诗。)
(二)解题
又:说明不是第一次给吴郎写信,之前给他写过一封《简吴郎司法》。“简”和“呈”用意有何不同?
(三)赏析诗歌
1、首联: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扑枣:打枣。任:听任,不加干涉。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草堂前的枣子任凭西邻去扑打,因为她是一个没有吃又没有儿女的妇人。
“扑枣”:就是打枣。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用字的精炼准确,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
任凭扑枣:是诗人从前对这位西邻妇人扑枣的态度。这一“任”字,尽显神韵。任,漫不经心,顺其所为,即不管老妇人如何扑枣,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愿打多少就打多少,诗人毫不介意。
为什么要放任呢?
“无食无儿一妇人。”对首句的补充说明。说明诗人任凭邻妇扑枣的理由。因为这位西邻是一个没有吃的又没有儿女的老寡妇。七字层层深入,两个“无”字颇具反复唱叹之致,写出这位老妇人凄惨辛酸的生活境况,不由得使人心生怜悯。我们几乎可以想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扬竿打枣,巍巍颤颤,心神不定的情景。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碎的画面啊!
诗人仿佛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自述对邻妇的态度和理由启发感化吴郎
交待邻妇悲惨遭遇开脱怜悯邻妇
2、颔联: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不为:要不是因为。困穷:承上第二句。宁有此:哪会这样做。指贫妇人打枣这件事。“此”,指扑枣一事。只缘:正因为。恐惧:指贫妇人的害怕。转须亲:是说我们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热。
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因为她担心遭到主人的斥责而心存恐惧,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还要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
“宁有此”三字,以反诘句式阐明老妇人来打枣实出于迫不得已,言外即有无限哀怜。“恐惧”,是对她打枣时心态的合乎情理的揣测,体贴至深。“转须亲”,是暗示吴郎应该改变态度,亲切地对待老妇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杜甫对待老妇人的态度,但是杜甫没有说,你应该像我那样对待老妇人,而是从老妇人“恐惧”的心态出发暗示应该抱有的态度。
迫不得已而打枣的心态哀怜体贴邻妇
对邻妇应采取的态度暗示吴郎
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表现出诗人体贴同情广大民众的高尚情怀。“仁民爱物”。
陕西民歌云:“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真是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