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优秀教案
一、教学理念与目标
(一)教学理念
本课是本册教材的开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对于“文化”一词,既有“文”的表象,又有“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掌握本课内容呢。
1、关注学生,有对象意识。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在导入部分,从有形的文化载体作为切入点,比如文学、科学、艺术、风俗等,让“文化”这个抽象的概念有具体的载体,接地气,易于理解和感受。
2、关注教学效益,在讲授时间和学习效果上实现利益最大化。比如第一部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让学生用学案上的表格,在课前进行梳理,以时间为序,概括必修中国史纲要中涉及的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渗透时空观念,锻炼归纳总结的能力。这样避免大量时间放在知识回顾与梳理上。
3、注重情感体验和人文精神。比如第二部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教材提供的是大量的文字史料,教师可以提供更多鲜活的历史事实,从人物的言行来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
4、尊重认知规律。比如第三部分,在与其他地域文化的类比中,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从有形到无形,从具体到抽象,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照顾到学情实际。
5、关注历史学习的现实价值,创新学业评价方法。比如小结,从历史到现实,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积极作用,提升文化自信。关注身边的历史,哪些事物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手机照下来发到班级历史微信群或制作一份传统文化小手工。
(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梳理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以时间为序,概括主要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状况,让时空观念渗透其中。
2、让学生通过史料分析,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和类比,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3、古今中外的很多文化典籍、文化活动等,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历久弥新的价值,教师利用典型的实例,让学生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辩证的看待中华文化,继承发展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去看待传统文化。
4、中华优秀文化渊远流长,泽被四方,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宝,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去了解和感受,自然地拥有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科书内容分析
(一)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特点、价值
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第一课,作为开篇,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和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作为第一课,有利于让学生从熟悉的中华文化入手,进而更自然地进入到其他单元的学习。本课第一子目梳理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是对必修中国史文化部分内容的总结和概括,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多,可以让学生通过学案上的表格课前就进行整理,既是对之前内容的回顾,也锻炼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第二子目重在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比较抽象,除了利用教科书中的《学习聚焦》栏目作以提示外,还需要教师补充适当的史料和实例加深理解。第三子目是一个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需要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去类比,具备以史为鉴的意识去继承和发扬。但是教材的表述比较空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进而体现整节课的深度。
三、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