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统编版(2019)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优质课教案
【内容主旨】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里,文化的传承从最初的口耳相传逐步发展出三种载体:以书籍为传承基石、以空间为传承载体、以教育为传承纽带。人类文化的“传承”不仅意味着本民族文化的薪火相接代代相传,更意味着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融合与共生;传承的内容不止于图画文字的记叙和书籍古物的典藏保护,更在于发现传承载体的背后所隐藏的人类智慧。
【教学理念】
执教者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拆解与重构,通过电影片段与体验式互动,将文化传承的载体架构起时空顺序:“从古代到近代,从中国到外国”,并设计表格直观展现知识点,更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规律。
同时,执教者在讲述传承载体的同时,对“传承”的概念以及内容核心进行讨论并做出解释。
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理解“传承”是动态的发展历程,是人类文化相互流动交融得以长存的基础,借此完成唯物史观的引导教学。
【教学目标】
知道文化传承的三种载体,即书籍、图书馆与博物馆以及学校教育的发展变化等基本实事。
学会从照片、文献资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学会利用表格构建历史知识的时空关系。
理解“文化传承”包含的两层内涵,理解文化传承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保存仅仅只是起点,不断交流融合与时俱进才是新生。
体会传承不止于图画文字的记叙和书籍古物的典藏保护,更在于发现传承载体的背后所隐藏的人类智慧。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文化传承的三种载体。
难点:理解“传承”的深层内涵。
【教材分析与策略】
本课为《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一书的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第一课。课文内容分三目:学校教育的发展、印刷书的诞生、图书馆与博物馆的成长。本课以讲述文化传承的“载体”的发展为主,但对于“传承”的深层内涵未做释义,需要执教者的延伸设计。需理解“文化传承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方能为第二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做铺垫。
因此,基于课程的整体逻辑和保证教学理念的流畅进行,执教者将原教材编排顺序进行了调整:将“印刷书的诞生”放在第一部分,“学校教育的发展”放在最后。
纵观每一目的内容编排,大致可以将每种载体的发展按照“从古到今,从中到外”的时空顺序进行重新解构,可以发现文化传承的受众也是“从小众(精英)到大众”的过程,也由此理解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是物,而核心是人。
除教材中提供的所有图片外,执教者还增补了相关图片资料,文献资料,如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官方网站中的图文资料,从中思考为何文化会失传,又如何传承,进而导入新课程学习。
【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