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课件、教案、说课、学案资源列表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怀疑与学问》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所写的一篇经典的论说文,观点鲜明深刻,说理充分而透辟,所论述的问题针对性强,具有普遍性,至今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文章开头引用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言,提出本文的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口吻毋庸置疑,语言精警有力,点明怀疑与学问的关系。接着阑释提出此论点的缘由:学间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其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亲眼所见,一种是听别人所说。因为多数事实和证据不能亲见和视察,只有靠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所以不能轻信。于是作者明确提出:“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接者,作者使用例证法,对中国古代“三皇五帝”的说法进行追问,又举出“腐草为萤"的说法进行质疑,由此得出结论:“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之后作者具体闲释如何以“怀疑的精神”读书和治学。首先,“我们对于不论那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怀疑”“思索”“辨别”经过三步,才能形成自己的学问。然后从反面论述,对于某本书、某种学问如不经过“怀疑”“思索”“辨别”这样的推究,就是“盲从”“迷信”,并引用孟子的话进行解释作结。文章最后一段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进行论证的。首句承上启下,前半句总结归纳了前几段所论证的内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安的必须步骤,后半句提出本段的分论点一-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使得论述视野和深度得以扩展深化。然后作者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质疑《大学》的事例,以及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本文的立论站在了更开阔的高地上。文章最后总结:从做学问到科学、哲学、美术等学术领域,人类文化进步都要求我们有怀疑精神。本文立论有深意,结构完整严密,论证层层推进,鞭辟人里,论述有理有据,详略得当,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和说服力,对做学问者和谋求进步者都有着很强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