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教案、说课、学案资源列表
《中古时期的亚洲》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中的第2课。学习本课需要建立本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纵横联系。从横向上看,学习本课应该把握整体单元设计为前提。本单元以“中古时期的多元面貌”为基本面,三个区域分别呈现三种文明的发展特质,在传承中蜕变的中古欧洲,在交流中共进的中古亚洲,以及相对独立却精彩纷呈的古代非洲美洲,更难能可贵的是三种文明在呈现各自特色的同时又具有一些文明发展的共性,传承-交融-创新,不管是在积淀丰厚交流便利的亚欧大陆,还是在相对孤立的美洲非洲。从纵向上看,本课所阐述的亚洲区域早在上古时代就诞生过辉煌灿烂的文明。在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中专设“文明的交流”这一框目,其中精选的案例大多与亚洲文明的内外交往有关。再到近代世界,《全球联系的建立》同样离不开中古时代文明交流的积淀。总之从上古文明到中古、近代世界,亚洲文明以其独特的多元面貌和对外影响力在文明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古时期的亚洲》描述的是4-15世纪亚洲面貌。在西亚,宗教与政治文明相牵连,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伊斯兰世界;在南亚,多民族多宗教的流转,造就异彩纷呈的次大陆:在东亚,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圈与周边政权交流互动,形成了各具特色地区文明。三个区域相对独立又互相交融,在上古时代早已形成的海陆通道上,商品、人员、宗教、技术乃是军事冲突,都成为文明交流的活跃因素。本课主要包括了相同的信仰相似的帝国(西亚伊斯兰世界)、多元的文明多样的交流(东亚南亚文明与文明的交流)两个板块。在教材内容的取舍上,重点突出西亚的伊斯兰世界。原因有三:在教材内容的配比上,西亚占据两个框目,而南亚与东亚共享一个框目,显然侧重点各有千秋;在教材内容的地位上,西亚的伊斯兰文明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路径,宗教在文明的形成乃至文明的拓展中都起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几个相似的帝国既有伊斯兰的共性,也有属于各自时空的一些小特色。在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上,亚洲文明在交流中发展,而西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更重要的是,西亚历史上的一些帝国能为文化交融提供条件,使得部分中西方文明成果在这五海三洲之地保存、交融并发展出新的高度。在重点阐述西亚文明,粗略搭建东亚、南亚文明的基础上,探究亚洲内部各区域文明的交流。虽然文明的交流并没有在本课的正文部分阐述,但是就本课的主旨而言,交流是亚洲文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