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课件优质课下载
1.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年出生于江西萍乡,1949年参军,随军进驻云南边疆,现在是云南作协副主席,原昆明军区文化部部长。他曾长时间的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和少数民族结下深厚的情谊,写下了许多反映他们生活的作品。作者有感于边疆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和他们真诚,热情,好客的品质,写下了《驿路梨花》歌颂他们,借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
作 品 简 介
《光明日报》(1977.11.27)
文章新颖别致,通过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3.哀牢山,位于中国云南中部,哀牢山最高峰海拔3166米。
4.叙事角度:以“我”一个过路人作为故事的叙述者。
活动一 走进梨花——概括故事情节
速读课文,思考下面的人物分别与茅屋有什么故事?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
“我”和老余: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在小茅屋中受到照料,得到了食宿的帮助;第二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为小茅屋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很感激;专门到小茅屋送粮食,方便路人;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
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战士:向雷锋同志学习,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
梨花:被解放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
嵌套式的故事结构、嵌套结构的叙事,在外层叙述之内嵌套内层叙述,即让故事中的人物开口讲故事,构成了“旅行见闻录”式的有机集合。
三次设置悬念、两次误会
悬念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艺术技巧之一,它能使作品产生强大的磁场,使读者欲罢不能,渴求释解。
“设悬念——误会——带出新悬念——再误会——再带出新悬念”最后亮出底细。这一系列悬念、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不仅活化了结构,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而且有助于深化主题。
活动二 认识梨花——品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