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八年级下册《4* 灯笼》公开课课件优质课下载
学习目标
提起灯笼,你会想到什么?
新课导入
张灯结彩的喜庆
宫廷点缀的灯火
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作者介绍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1906年3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1938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抗战时期伟大的文学家。
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的灯笼的事件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整体感知
想象宫灯,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
文化上: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
细节感知
情感上:
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
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
情感上:
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
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
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现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意义,但第九、十自然段却跳出回忆,而去写了想象虚构的事件,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义?“哎,壮……”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文本最后一段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材料链接作简要分析。
思考探究
材料链接: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萧。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的“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
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