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部编版《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精品课件优质课下载
3.以文本为范本,理清写作思路,学习演讲词的写法。(难点)
走近作者:
丁肇中(zhào) (1936年1月27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以与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演讲背景:
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
初读文章,积累字词:
丁肇zhào中 儒rú家 论lún语 测量liáng
中庸yōng 探索suǒ 彷páng徨huáng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通过这次演讲想要发表什么样的见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4.“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5.第12段举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有什么好处?
1.作者通过这次演讲想要发表什么样的见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明确: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4.“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5.第12段举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有什么好处?
明确:举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选读文章,模拟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