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部编版《月夜忆舍弟》公开课课件优质课下载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思考:这样改是我认为前两联与忆弟无关,你的想法呢
首联,题目是“月夜”,诗人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一响就开始宵禁了,“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这里真实描绘了面临战争威胁的边塞景象。烘托战争气氛,也是为什么怀念弟弟的原因,在章法上,这一句与下文中的“有弟皆分散,”“况乃未休兵。”相呼应。秋边一雁声,从地上写到空中,秋日、边地、雁声,起引起了“倍思亲”的原因。“一雁声”三个字,让人想到了什么?一是秋天是大雁南归的季节,诗人流寓他乡,闻雁声而起思乡怀亲之情。二是古人称兄弟为“雁行”的典故。雁行:指排列飞行的雁的行列 借指兄弟。一雁喻兄弟分离。联系下文“乡书不可寄”,此时“秋雁又南回”。这两句是诗人所见所闻,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颔联: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时令,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本来一样洁白的霜露也偏偏在今晚格外苍白,“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明明普天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心里的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然而这种借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真情实感的流露。是移情手法的运用。这两句炼句上也是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为战争,他和自己弟弟都分散在不同地方,而第六句无家更让人悲哀,因为不仅和亲人分离,连老家都因为战争关系而破坏了。因为战争,又收不到家书,生死茫茫,更难预料,读到这我们便能明白杜甫为什么说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样凝练警策的语句。
情感: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月夜忆舍弟,除了表达个人遭遇了不幸之外,还能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对人民,对战争?(学生讨论)杜甫诗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儒家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后人这样评价杜甫“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结构:
全诗层次井然,结构严谨。“戍鼓”起和“未休兵”结 ,首尾照应,“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月 夜 所见 所闻 所感
忆 思亲 思家 思国
舍 弟 分散 无家 书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