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生活需要法律》新课标课件优质课下载
教学目标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哪些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些法律从何而来呢?
视频:民法总则草案保护的这些事儿
民法总则草案被视为我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涉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本经济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每个公民来说,相当于有了一份权利保障书。2017年两会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
民法总则草案的审议通过说明了什么?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
2、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一观点吗?
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一生相伴 哪些法律在保护你?》
根据视频内容完成教材P86探究与分享内容
说说生活上述内容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夏代法律在古文献称“禹刑”。《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西汉的《尚书大传》中有“夏刑三千条”的说法。东汉郑玄为《周礼》作注解时也说夏代的刑法,有死刑200条,宮刑500条,膑〔bin鬓〕刑(凿去膝盖骨)300条,劓〔yi易〕刑(割掉鼻子)1000条,墨刑(在犯人面上或额上刺刻并涂墨)1000条,加起来共3000条。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看完材料,你有什么体会?
法律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有了法律之后,人类就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
小组讨论:你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
法律不能贯彻落实,就等于一纸空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的法典就已比较完备,但在封建专制的历史中,法律成为统治者治理被统治者的依据,这不是真正的法治社会,其实质还是人治。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航程
在宪法的基础上,我国已经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00多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近9000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