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音2003课标版《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优质课PPT课件下载
学堂乐歌的创作方式及作品,在当时和随后的20-30年代,曾引起一些音乐家不同程度的批评,有人甚至认为学堂乐歌是“驴唇不对马嘴的杂种歌”。
当时的歌曲大多是单音歌唱(齐唱),极少有合唱。除李叔同外,一般对伴奏均无特定要求。
1、采用日本的曲调配中文歌词;
2、采用西洋曲调配中文歌词;
3、采用中国传统的民歌小调配新的歌词;
4、创作新的曲调和填词,即编创者自己创作的“自创曲”。
其它依据的原曲囊括古今中外的民间歌曲、学校歌曲、古典歌曲、宗教歌曲、歌剧选曲和各色各样的器乐作品。
学堂乐歌的曲调来源
李叔同
1、生平简介
1880-1942,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生于天津官商家庭。
学贯中西,艺专多科,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中,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
1905年,母亲病逝,叔同改名李哀。是年秋东渡日本,后改名李岸。1911年3月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回国后先后在天津、上海等地任绘画和音乐教师,培养出丰子恺、刘质平、潘天寿等一批负有盛名的画家、音乐家。
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1928-1942年,在厦门,《三宝歌》就是在南普陀寺创作完成的。 1942年10月10日下午写下绝笔“悲欣交集”,13日晚8时安详西逝于泉州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刘质平(左)
李叔同(中)
丰子恺(右)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在书、画、篆刻、诗词、音乐、戏剧、戏曲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并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
2、艺术贡献
(1)音乐方面
李叔同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
他较早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乐歌题材。1905年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
他是中国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音乐家。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钢琴。
1906年在日本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第1期于当年2月8日在东京印就,5天后寄往国内,由由上海公益社出版,开明书店发行(64开,30页),只出版了1期。
1984年在东京图书馆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