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中华文化精神》优质课PPT课件下载
黄河两岸,为生存而战胜自然,重视家庭、农耕。稳定。
文化的发生:
黄河两岸,为生存而战胜自然,重视家庭、农耕。稳定。
1.物质文化(有形文化)
非物质文化(无形文化)
2.表层文化,深层文化
3.雅文化,俗文化
原始时期,战胜自然,减少打仗。家庭要和睦,部落要和睦。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对内对外都要“和”。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
尚和(起源)
1.甲骨文、金文出现“和”字。
2.“鼓瑟鼓琴,和乐且湛。”“和”最早的是音乐好听。《诗经》
3.“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4.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尚和贵中”(仁爱和谐),孔子“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重视“和”。
5.百家争鸣,“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8.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孔子学说推到极致。
9.秦汉以来,佛教传入中国,助长和谐。
10.宋,程朱理学,推行儒家。
11.明,王阳明。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尚和(发展)
1.人与自然
2.生态和谐
3.人与社会和谐
尚和(宏观)
1.三尺巷“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2.“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