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苏教2003课标版《老王》优质课PPT课件下载
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从文中哪里你读到了他的不幸?(从职业、家人、外貌、居住条件等方面来看)
快速阅读5--22段, 作者回忆了老王一生中哪几个生活片段?体现老王什么样的性格的人?
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受人好处,总也不忘,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这件事最令我感动。
因为老王知恩图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最能体现老王心地善良,最能令人感动。
杨绛,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
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1970年6月,钱钟书夫妇的女婿王德一因“五一六”案被迫含冤自杀。
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三人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1977年2月才搬入三里河新居。“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思考:作者一家是如何对待老王的呢?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5.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善
极富爱心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找出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的句子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她感到愧怍。
在我们的社会,文学创作毋需鼓吹嚣张、毋需宣张残忍、毋需吹捧权势,而要同情弱者、关注底层、表达人性的善良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