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苏教版传记选读(选修) 苏东坡传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苏教2003课标版《苏东坡传》最新PPT课件优质课下载

人物概述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汉族。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 轼 游 迹

游迹① 眉山出世

段然

1036年12月19日,在西南蜀地的眉山县城诞生了中国“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20岁时他随父亲赴京赶考,从此这个他生活了20年的地方成为他再也没能回去的故乡。但他的到来与离开都为这座小城留下了永远的文化印记。

我们乘车前往眉山的途中,高高低低的山峦不断后退,不时出现的溪流小河蜿蜒盘行,在稀稀落落的雨中,更显出几分蜀地独有的钟灵毓秀。

这里就是眉山,坐落在岷江边上的一座宁静的小城,盆地与丘陵为伴,青衣江与通惠河相守,用“人杰地灵”形容这里再贴切不过。从眉山走出来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南宋诗人陆游赞眉山为“千载诗书城”,但是只有苏轼成为如今眉山的文化代表,以苏东坡来命名已成为眉山人的一种习惯:东坡区、东坡湖、东坡公园、东坡鱼、东坡国际文化节,苏东坡已经渗透到眉山人的生活中。

我们沿着东坡湖行走,水面甚是开阔,湖的西岸屹立着一座仿古建筑,名“远景楼”,这便是苏轼《眉州远景楼记》中的主角。远景楼始建于北宋,却两次惨遭毁坏,现在的远景楼是2004年建成的仿宋代风格的建筑,青瓦、白檐、褐柱彰显着典雅古朴,与两旁的“超然阁”与“醉月阁”浑然融合。细雨拍打着湖面,烟雨蒙蒙中,一楼一湖之景犹如海市蜃楼。遥想当年东坡企盼能在远景楼“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如今,我们登上有着13层高的远景楼,凭栏远眺,岷江如白练穿过郁郁葱葱的眉山城,这般秀丽风光,还真让人有“酒酣乐作,援笔而赋之”的东坡情怀呢。

在眉州最不能错过的便是他童年故居,现在的“三苏祠”。我们沿着眉山市中心的纱縠行街一路南行来到三苏祠,一探这座有着典型四川特色的古典式园林。三苏祠总建筑面积有6.5万平方米,亭台楼榭、绿水红墙,有着“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之称。

我们从南门进入,只见祠内古木扶疏,茂密的竹林压低了身子,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拱形竹洞,遮天蔽日。石板路与脚步摩擦发出特有的“哒哒”声,让本是清幽的古祠愈发静谧。上三级垂带式台阶进入正殿,摆在殿中的是三苏父子石像,神态栩栩如生。在披风榭,有一处苏轼半卧的石像,头带学士帽,长须飘逸于胸前,神情怡然自得。走在三苏祠内,随处都能激起吟诗的冲动,一口布满青苔的古井,一座在水一方的抱月亭,一条曲折迂回的百坡亭长廊,好似藏满了诗趣与古韵。

游迹② 杭州筑堤

我们追寻他的足迹,来到杭州。

苏东坡曾两度到杭州做官,分别任通判和太守之职,前后约五年时间,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公元1071年,为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他主动请求赴杭州任通判。在任期间,革旧创新,移风易俗,尽心尽力为百姓办好事。怀着一颗救世济民的心,苏东坡走遍了杭州的每一寸土地,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印下他的足迹。

我们乘车入城时,一排大字从眼前闪过:“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是一座动静皆宜的城市,既有现代大都市车水马龙的一面,又有江南水乡婉约清静的氛围,当年苏东坡选择这座城,想必是被它的“静”所吸引。

车子继续前行,身旁的一名当地人说:“我们现在走的路,叫‘学士路’,苏轼曾任翰林大学士,杭州人为纪念他,这条路就以此来命名。”穿过这条繁华的马路,他又热心地为我们介绍到:“再看前面那条路,叫‘东坡路’,也是为纪念苏轼而命名的。”我们随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如今的道路既宽广又整洁,两旁栽满花草树木,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千年以前,东坡在这里风度翩翩、自在行走的画面。

在东坡路的不远处便是远近闻名的西湖。我们难掩兴奋,几乎一路小跑到了西湖边。放眼看去,荡漾的水波,在太阳的映射下泛起粼粼波光,向远望,湖中央的亭台楼阁隐约可见。我们绕着湖心走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上,顿感文意盎然,竟情不自禁地背诵起东坡的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景色,在游人眼中或许别无二致,在东坡笔下却变得醉人心脾。

一阵迂回曲折之后,我们来到苏堤。恰逢盛夏时节,树木茂密,花团锦簇;长堤架于湖面之上,湖波如镜,被水包围的感觉让人忘记夏日的燥热。走在苏堤上,似在画中行,感念东坡之情油然而生。缓慢行走中,一位同行的杭州姑娘向我们讲述着“苏堤”的来历。“当年西湖沼泽化严重,苏轼带领杭州百姓疏浚西湖,如今的苏堤便是东坡带领百姓用挖掘出的淤泥筑起来的”,“再看那边的三座白塔,也是当年浚湖工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所说的,便是众所周知的“三潭映月”。

随后,我们来到距西湖不远处的望湖楼。这里的游客明显少很多,但仍不乏追寻东坡足迹而来一睹古楼风情的人们。凭栏远眺,西湖景色尽收眼底,想必东坡当年常在这里驻足、饮酒、作诗,“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首名为《望湖楼醉书其一》的诗,便是东坡在望湖楼观雨所作。

杭州,给予了苏东坡特殊的待遇,从道路、景观到著名的“东坡肉”等等,许多地方都因他命名;东坡,也为杭州留下了宝贵的印记,他的功绩、他的足迹,遍布杭州的角角落落。

游迹③ 密州问月

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足迹遍布了大半个北宋疆域,每到一处,他都留下许多诗词与传奇故事。密州(今山东诸城)也是他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一程。

公元1074年,苏东坡调任密州做太守。任职的几年间,东坡依然抱着一颗经世济民之心,为这里的百姓鞠躬尽瘁。密州是他大展身手之地,也是他回忆往事、感叹人生的地方。妻子王弗逝世十年后,苏轼在密州这片远离故乡的土地上,悼念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凄凉现状的悲叹,情真意切,催人泪下。纵如此,苏东坡依旧豪放旷达,他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气风发,也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

追寻东坡在密州的足迹,必定绕不开超然台。超然台位于如今的诸城市内,苏东坡在密州时,对超然台情有独钟,还创作了《超然台记》以歌颂其壮观。据当地人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便是在此台上一气呵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诗已成为中秋月圆夜时人们所吟咏的经典。站在高台上,我们只为俯瞰到的城市景象而惊叹不已,东坡却与明月对话,生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愿景。手捧书卷诵其词,无法感同身受,唯有身临其境,才能更深刻地感知其词之荡气回肠,感人肺腑。这是我们追寻苏东坡足迹的缘由之一,也是我们继续重温历史并回到现场的源源动力。

游迹④ 黄州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