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送李愿归盘谷序》新课标PPT课件优质课下载
濯清泉( )美可茹( ) 黜陟( )
趑趄( )嗫嚅( )诛戮( )
呵禁( ) 膏吾车( )
秣吾马( )徜徉 ( )
翻译句子
1.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2.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3.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译文
太行山的南麓有个叫盘谷的地方。盘谷中间,泉水甜美而土地肥沃,草木丰茂,居民稀少。有人说:“因为它处在两山环抱之间,所以叫‘盘’。”有人说:“这个谷,境地幽静而山势险阻,是隐居的人盘旋的地方。”我的朋友李愿就隐居在这里。
李愿曾经发过这样的议论:“人们称之为大丈夫的,我太知道了。那就是要施利益恩泽于人,让自己的名望声誉昭著于世。他们坐在庙堂朝廷之上,任免文武百官,辅佐天子发布诏令。到了外地,
就树起旗旄,罗列着弓箭,武士在前面喝道,随从把路都堵塞了,供应服侍的人,拿着各自的东西,夹道奔驰。喜有赏,怒有罚。才智杰出之土拥满跟前,道古称今地赞扬他们盛大的功德,教对方听起来很入耳而不厌烦。此外还有那些眉毛弯弯脸蛋儿丰满的美人,声音清脆而体态轻盈,外貌秀美而内心聪颖,飘动着轻轻的衣襟,低拖着长长的袖子,扑面粉白而描眉黛绿,舒适地养在一列列的后房里,失去依仗而妒忌别人受宠,为了博取怜爱而斗美争妍。这就是那些被天子赏识、为当代出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我倒并非厌恶这些而故意逃避,只是人各有命,不可能侥幸得到。
昌黎韩愈,听了这番话而不觉心气为之一壮,就敬他的酒为他唱了这首歌说:“盘谷中间,有你先生的家园。盘谷的土地,可以种植。盘谷的清泉,可以洗濯可以盘桓。盘谷山势险阻,又有谁来争夺你先生的住所?又幽又深,空阔得能广为包容;又弯又曲,走过去又绕回到原处。赞叹盘谷的乐趣啊,快乐久长。虎豹的脚迹远去啊,蛟龙逃遁深藏。鬼神守护着啊,呵禁不祥。注意饮食啊长寿而健康,没有不满足的啊又有什么奢望?给我的车辖上好油啊还喂好我的马,跟随先生你去盘谷啊,让我一辈子在那儿栖息徜徉。”
课文解读
八大山人书韩愈文
文中描绘了哪三种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什么?
此文内容主要是借李愿之口,描绘出三种人,一种是“坐于庙朝,进退百官”的达官贵人,一种是“穷居而野处”的山林隐士,一种是“奔走于形势之途”的投机钻营者。关于此文的主旨,历来大多以为是通过对比,对志得意满,穷奢极欲的大官僚和卑躬屈膝、攀附权贵之徒进行辛辣的嘲笑和讽刺,从而揭露封建官场的丑恶。其实,结合韩愈大半辈子仕途坎坷的辛酸经历来看,此种观点不定正确。此文大有言外之意,需要我们去仔细体味。正是刘大kui 所说的“行文洋洋,藏蓄不露”。唐贞元2年(786),韩愈19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一连考了四次,直到贞元8年(792)才登进士第。其后,又连续三次参加吏部举行的“博学宏辞”科考试,但均未中选。最后,只好于贞元11年(795)离开京城东归洛阳。第二年,才被宣武节度使董晋辟为观察推官的小官。其后几年,也只做过几任地方的小官,这让自言“志欲干王霸”的韩愈当然是很灰心的。在心情极为抑郁的情况下,正好借送李愿归盘谷隐居之机作此序。正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胸中之块垒,一吐其不平之气。
韩愈
你是如何看待韩愈在文中流露出对李愿归隐盘谷的无限向往之情的?
拓展延伸
背景介绍: ??《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那时,韩愈时年三十五岁正在京师赋闲。在这之前,他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在徐州任推官。他常直言批评其上级和知己张建封的某些作法,可能不为张见容,愤然离去,等候新的调任(后授四门博士)。这是他在仕途上的一次不小的失意。《送李愿归盘谷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这时的心情。
几千年来,儒家“入世”思想与道家“出世”的思想,是中国文人的两条精神支柱。得意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后归隐吟风啸月,是中国文人永恒不变的人生轨迹。山水田园,成了中国文人的精神避难所,在这里,心灵的创伤得到愈合,灵魂获得拯救与升华。但是,自然山水还是不能熄灭燃烧在他们血液中的忠君爱国爱民的火焰。受现实所限,他们只能将报效国家的愿望埋藏于心,并且痛苦地终生面对“归隐”与“进取”的严峻又无解的难题。
少即有“干王霸”之志的退之先生自然不甘于真的“退之”去学李愿,而他的正义之心又让他对自己的“处污秽不羞”深以为羞,故借此文来抒发自己心中这一深广的悲愤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屡遭排挤和打击的东坡先生之所以特别欣赏此文,大概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与退之先生“心有戚戚”吧! 知识分子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韩愈之前的屈原没有找到,韩愈之后的苏东坡也没有找到,大概到目前为止,谁也没有能找到! 可谓是千古同此一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