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1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公开课PPT课件优质课下载
八大山人杨柳浴禽图轴,纸本水墨纵119厘米横58.4厘米。此幅是前幅《树石八哥图》的变体。八哥的姿势画法完全相同,可见八大山人自己对这一形象的塑造相当满意,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八大山人那些潇洒随意,看似漫不经心的作品是经过了如何仔细推敲才创造出来的。在构图处理上与前幅不同,以八哥为全画视觉中心,采取上虚下实的手法,而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即他自己所说的"阴骘阳受"的处理手法。如下部树干、湖石、土坡中留出三大块空白。上部杨柳枝条迎风摇曳,寥寥数笔,又分割出若干块空间,虽虚而实,有密不透风之感。最后题款和印章与主体八哥成倚角之势,以补虚中之不足。此幅画面笔墨虽简而构图饱满,境界廓大,表现了春风和熙、万物萌动的无限生意,与前幅情调大异其趣。
杨柳浴禽图 (中国画)朱耷
此图是朱耷80岁所作。风烛残年的他面对清政权日益巩固,明王朝复辟无望的局面,愤世嫉俗的情结逐渐变成无奈的失望。此时他的绘画作品多表现出一种痛定思痛的空寂和宁静 。
朱耷(1626—约1705年),真名朱统筌,由于祖上封藩在南昌,因遂籍南昌。明亡、一度为僧,又当道士,在南昌建青云谱道院,有雪个、个山、人屋、八大山人等别号。“八大”二字,据人解释有“哭之”、“笑之”,哭笑不得的意思。他曾经装作哑人,在门上贴上一个大大的“哑”字,不与人语,以手示意。他好酒,爱哭,戴布帽,穿长袍,烂鞋,以疯疯颠颠的样子,躲避政治上的迫害。他的山水画很有特色,尽是残山剩水一片荒凉,他的《溪山雨过图》、《雨山图》、《长松老屋图》,都是为了塑造典型的破碎河山意境,寄托他的亡国之痛。他的最高成就是花鸟画。
他画的鸳鸯,虽艳如桃李,但其特质却冷若冰霜。他画鱼、八哥、鸭子、猫等,都很倔强,都是昂着头,特别是眼睛更是夸张奇特,右方形的,眼珠点得又大又黑,往往顶在眼眶的近上角,显出白眼看天下的神情。他未给清朝统治者画过一张画,人的品格很坚贞,富于反抗性。
《洪荒风雪》(中国画)黄胄
《洪荒风雪》的构思得之于作者青藏公路行程中的切身感受。当时他和同伴们在大戈壁滩艰难跋涉一个星期,不见人烟,突然,远处传来驼铃声,使他们精神为之一振。一队地质队员迎面而来,这意外惊喜令人永生难忘,从而创作了《洪荒风雪》。创作年代:1955年。尺寸:73.4×117cm
黄胄(1925.3—1997.4.23)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
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缔造者;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黄胄美术基金会设立者。带头捐赠自己书画作品与古代文物、书画收藏。
艺术道路上遵循“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长期深入生活,足迹遍布祖国边疆、海岛、高原、牧区,勤奋作画上万幅,人物、动物、山水、花鸟无所不精。尤擅画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的主体性巨作,不少作品陈列于国家重要政务场合或以国礼赠送外国首脑。其作品屡次获国际奖,受到海内外人士的爱戴。
《狼牙山五壮士》(油画)詹建俊
狼牙山五壮士》在创作初期在油画界引发了很多争议。他在历史题材画里面开始使用象征性的处理办法,画面抓住了五壮士跳崖的瞬间,人物的组织不是自然的真实,而是象征性地把人物和太行山连为一体,具有纪念碑的效果。这样的创作手法在当时是比较新潮的,一些老先生提出了质疑,但詹建俊坚持了下来。 创作年代:1959年。
尺寸:186×203厘米
詹建俊,男,满族,1931年1月生,辽宁省盖县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欧洲人文艺术科学院客座院士。 詹建俊从事油画教学、创作数十年,其油画造型坚实,结构严谨,手法简练概括,用笔洒脱,色彩强烈,风格爽健豪壮,富有诗意和音乐性。代表作有《狼牙山五壮士》《高原的歌》《潮》等,出版《詹建俊画集》。作品曾获“全国美展”金质奖章,“北京市美展”一等奖。
整幅画面笼罩在浓重的暖红色调中,阳光从人物背后投射过来,产生了一种佛光般的虚化景象,宛如一首被纯化的诗或歌,给人以视觉与情绪上的感染。
该件陶俑以灰陶作胎,手塑成型,左臂挟鼓,右手举槌作击鼓状,正忘情地进行说唱表演。其手舞足蹈的形态,眉飞色舞的表情,将一位汉代“说唱艺术家”的现场感觉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反映了东汉时期高超陶塑艺术水平。该件陶俑富含浓郁的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
击鼓说唱陶俑 (陶塑)东汉
《星月夜》(油画)文森特·梵高(Van Gogh)
星月夜,也被译为《星夜》(Starry Night)。这是画家在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著名油画作品。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歪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中眩目的奇幻景象。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火焰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创作时间 1889年6月,尺 寸 :73.0x92.0cm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梵高的作品目前主要收纳在法国的奥赛美术馆,以及苏黎世的kunshaus美术馆。
梵·高最有名的作品《向日葵》。他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他爱用向日葵来布置他在阿尔的房间。他曾说过:“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梵·高确实做到了让阿尔八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这些色彩炽热的阳光,发自内心虔诚的精神情感。
基本信息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的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麦田上的乌鸦》又名《麦田上的鸦群》,是文森特·梵高在1890年7月创作的油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