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政治教材同步人教版必修3 文化生活综合探究 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必修3文化生活《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公开课PPT课件优质课下载

邵雍的生平及著作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理学家。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邵雍一生的著作有《皇极经世》《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邵雍的思想影响

“冬不炉夏不扇,夜不就席枕”的刻苦精神自学成材。邵雍冬住安乐窝,夏住长生洞,晨诵夜读,数九寒天不生炉,邵雍以三伏酷暑不及举扇,一日只吃一顿饭,通宵读书不就忱,灶此二十多年精研极思,他的知识与日俱增,尤其是易学像数派中自成一家,比汉代焦京易学、杨雄《太玄》更臻高明严密,以先天象学闻名于世,以元会运世之数推天地运化之始终,推治乱兴衰之时节。“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在探索宇宙演化规律方面,作出了独特贡献。

邵雍长期注重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因材施教,愤启悱发,循序渐进,激疑设问,寓教于乐,好恶有常等教学原则和方法。因此太极书院成为河南传播理学重要阵地。一些著名理学家如周敦颐、程颢、程颐等相继前来百源和邵雍共同切磋商榷。对在太极书院的学生可以自由流动,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体现了门户开放的教学原则,来者不拒,走者不留,当时各书院的主讲,如邵雍、张载、二程、司马光等人的政治主张和学术见解不同,或自立学派和分属不同学派,因此他们规定各个书院学生可自由择选书院,不放弃自已信仰的学派。例如百源学派学生可以到二程学派的嵩阳书院就读,这种开放教育方式十分有利于学术交流和教育事业的茁壮发展,一时间,太极书院高朋滿座,从师者云屯雾集,名振中原,培养出大批治国安邦人才,朝廷十分重视。

邵雍的立身、行事、为人,成为后世人们效法的榜样。邵雍认为自身应该象天地一样,遇到利益把自身摆在后面,遇到危险自已当置之度外,以其无私而成其私,使自已永久长生。

第二小组展示:邵夫子祠、启贤祠的历史由来研究

凝固的历史 人们通过保留建筑来铭记古人

邵夫子祠是为纪念邵雍所建的祠堂。明成化六年(1470),在苏门山安乐窝内,辉县知县张锦创建,清道光八年(1828),辉县知县周际华移建到百泉湖西岸。

邵雍是“北宋五子”之一,被后代儒生们奉为榜样,祀称“先儒邵子”,尊称“夫子”,故祠堂称为“邵夫子祠”。

邵夫子祠建成后,历经多次增修。清宣统三年(1911)袁世凯、徐世昌在拜亭左前方添建北厢房四间,大殿左右两侧增建厨肆各两间。祠内植有桃、竹,为邵雍亲手所植,故又名“桃竹园”。1992年,辉县市政府大修百泉,增建南厢房四间,在大殿后增建“九贞观”五间,祠堂形成今日的格局。

邵夫子祠

麟庆和周际华建祠堂时,将击壤亭改建为拜殿三间,殿前仍悬“击壤亭”匾。殿后建大殿三间,前后相连。 建大门一间,两侧陪房各三间,形成四合院式家祠风格。“击壤亭”和“邵夫子祠”匾额,均为麟庆题写。

九通碑

邵夫子祠内共有明、清碑刻九通,为歌颂邵雍和记载祠堂历代修建情况等。

苏门山西侧的山坳中,四周皆山森林茂密,环境深幽。人入其内觉万籁俱寂,偶而听到几声鸟鸣,给人以浓厚的清静幽雅之感,这便是邵雍居住读书的地方,从幼年起到这里,一住就是二十多年。窝,穴居也,藏也,窟也,邵雍根据这种安与乐与窝的含义,将这居往读书之处称为安乐窝。《辞海》对“安乐窝"一词的解释是:“宋邵雍隐苏门山中,自称安乐先生,称所居为安乐窝。

安乐窝

重修后的安乐窝

邵雍的父亲,名古,字天叟(公元985--――1064年),邵雍少年时随父迁河南苏门山百泉。启贤祠,在邵夫子祠北(隔河)50米处。是为纪念邵古教育出一个出色儿子(邵雍)而建。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1470年。

启贤祠

第三组学生展示:邵夫子祠、启贤祠的现状调查

忧虑的现状 优秀的传统文化真的被遗忘了?

邵夫子祠庭院干净整洁,但几乎无人问津,从东西厢房停放的自行车看似乎其成了居家之所。

击壤亭前的香炉周围地面年久失修,凹凸不平.

相关资源